新課標下提高物理教學效果新途徑
教研探索
作者:龐雪萍
【摘要】如何提高物理教學效果?本文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物理的學科特點,試從運用教法方麵進行探討;一是采用多媒體教學;二是注重邊學邊實驗教學;三是運用畫圖分析理解知識。
【關鍵詞】新課程教法提高物理教學效果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組成的教育活動。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學生的學影響著教師的教。教與學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但任何一個教學過程都要靠教師設計好方案,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緊跟教學路徑,對課程內容產生興趣,使教與學互相促進,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物理教學效果
(一)多媒體教學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興趣的秘密何在》中寫道:“所謂課上得有趣,就是說: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麵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誌的偉大而感到驕傲。”我利用多媒體呈現“光的直線傳播”:在一片美麗的森林中,從葉縫射入的陽光又直又亮;彩色燈射出五彩的光線也是如此。通過動漫畫麵把光線描繪出來,讓學生輕鬆地掌握相關知識,不僅能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而且對伴隨看電視長大的一代學生,更具有視覺上的刺激及對興趣的激發。
在“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的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的動漫畫麵,讓學生在觀察到物體振動的同時也聽到了它發出的聲音,而且還可以看到如水波般向四周傳播的聲波,再展示水滴滴到水麵時出現的水波動漫圖,這樣學生就比較積極學習,主動記憶、認真思考、努力探索。再如:非常明顯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二)利用多媒體展示模擬實驗、演示實驗及虛擬實驗。
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但是,由於受到常規實驗儀器、實驗材料、危害程度等條件的限製,實驗效果不如人意。而采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彌補常規實驗的不足,並可提高實驗的演示效果。例如:做《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時,我改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成像規律模擬實驗,演示物距從無窮遠至小於焦距的整個實驗過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變化情況,整個模擬實驗過程流暢、直觀、明了,有助於學生發現凸透鏡成像規律、形成概念、獲得新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再如:在《浮力》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設想一個立方體浸沒水中,它的六個表麵都受到水的壓力,它的左右兩側麵和前後兩側麵,受到壓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相互平衡,隻有上下兩麵由於深度不同,受到的壓強不同,壓力也因而不相等。學生對次感到比較抽象,難於明白。而我采用多媒體課件,以動畫形式慢鏡頭表示前、後、左、右的壓強、壓力相等,小木塊是保持不動的,但加載了上下表麵受到的壓力壓強後,小木塊就會慢慢向上移動。這種移動正是小木塊受到的向上與向下的壓力差,而這個壓力差的名字就叫浮力。這樣,活潑的動畫效果、直觀的圖形,快速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