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采用邊學邊實驗的教學法,提高教學效果
實驗在物理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提高教學效果,必須采用邊學邊實驗的教學法。我采用邊學邊實驗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邊看,邊學,邊實驗,邊思考,邊討論,把教學與實驗充分結合,學生能較快掌握知識。例如:學習了阿基米德原理後,如何理解獨木舟和輪船的原理這點知識,我讓學生課前就準備好一支空牙膏管(尾端剪開)和一隻大燒杯。實驗時,先讓學生把牙膏管捏扁放在盛水的大燒杯裏,發現它是下沉的;然後再將牙膏管鼓起,它卻浮了上來。這樣學生就很容易理解、掌握了使物體上浮的空心法,也明白了為什麼鐵塊在水中是下沉的,而輪船卻能浮於水麵,清晰地掌握了阿基米德原理。之後,在課堂上,我不急於演示實驗,也不急於讓學生按照教材的實驗步驟操作,而是引導學生邊學、邊思考、邊討論,邊實驗,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他們感受到經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知識的喜悅。
三、善於畫圖分析,理解物理知識
物理學內容具有較強的抽象性、邏輯性、嚴密性和實踐性,具體表現在文字敘述比較嚴謹。學生開始學時,由於形象思維多於抽象思維,靜態思維多於動態思維,因而就會產生思維困難,自然感到物理難學。雖然學生有時能讀懂文字,但並不全麵理解其物理含義。因此,我引導學生學會通過畫圖分析、把抽象思維形象化。例如:學生在做冰的熔化和石蠟的熔化實驗時,通過觀察與測量記錄得到了相關數據,但並不能明確地表達出冰與石蠟熔化的不同特點,此時我引導學生采用描點連線的坐標圖法,把它們各自的熔化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情況描繪出來,就能作出它們的熔化圖,然後對這幅形象的熔化圖進行分析,這樣學生比較容易地理解、從而掌握了晶體與非晶體的熔化特點。由此可見,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畫圖、識圖、觀察圖表和模型的方法,會更利於學生對沒有感知過的或根本不能感知的事物產生清晰的表象,從而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人們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事實表明,不同的教學方法所適用的情況以及所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為了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我以為必須以現代教學思想為指導,從實際情況出發,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不同的教學設備條件,不同水平的學生,靈活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強烈的求知欲、濃厚的學習興趣的心理狀態下,增強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索性,形成學習的良性循環,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這樣就可以確保教學效果的相對穩定。
參考文獻:
[1]鄧鳩洲.淺析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整合性建設研究[J].中同電化教育,2002,(8).
[2]秦力.網絡環境下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J].教育現代化,2002,(6).
[3]物理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2002.
[4]走進新課程一一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