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推陳出新,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
通常,對高中生的寫作都提出緊密圍繞中心思想、合理安排文章的結構等要求。但是筆者認為僅僅具備好的文筆還是不夠的,還應該重視素材的新穎。從而就需要學生推陳出新,充分拓展自己的思維,創造出獨一無二的作品。
三、將讀與寫結合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一般而言,閱讀是學生積累知識的最佳途徑,寫作是培養學生處理信息以及通過思維來創造新內容的過程,將讀與寫有機結合在一起是很有必要的,不僅讓學生有所“知”,更應該讓學生有所“感”,通過對文章主題以及情節的認識,然後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進行創造性寫作。
(一)讓學生養成寫讀書感的好習慣。
通常課本中所選取的文章都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優秀作品,包括文學新思潮、科技新動態等,這樣才能夠開闊學生視野,啟發學生思維。因此,對於一些有價值的文章要在學生經過討論後,鼓勵學生各抒己見,理論聯係實際,寫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二)采取改寫、擴寫以及續寫的形式。
例如《石壕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鼓勵學生放開思維對文章進行擴寫,對於文章中所固有的題材、語言和表達方式都可以進行變動,將含蓄的內容具體化,使文章內容更加豐富。
四、在作業及考試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作業和考試是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時也是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一種直接手段。由於教學方式具有多樣性,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學以致用,對於學生做作業也是如此,是對自己學習過的知識進行鞏固的一種重要方式。因此,在布置作業的時候,老師沒有必要自己來布置,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很重要的。首先,保證作業形式的多樣化。要對作業進行創新,也就是說所布置的作業可以由學生自己決定,從而學生就可以將自己喜歡的內容作為作業,這樣就克服了學生厭倦作業的情緒,將作業當作學習中的一種樂趣,這樣就能夠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其次,實現作業檢查形式的多樣化。從而就要求老師在檢查作業的時候,改變傳統的理念,不是僅僅按照答案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批改,而是要對學生的答案進行思考,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再次,對學生作業的反饋要不拘一格。高中生還屬於未成人,他們在學習中更樂意接受賞析型或者解剖型的教學方式,從而就要求老師充分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
參考文獻:
[1]呂治國.語文教學中尋疑發問與發散思維的培養[J].甘肅教育,2007,(24).
[2]丁會英.淺談語文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科技新報(教育科研),2011,(04).
[3]李文慧,段曉梅.關於教學中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J].科教文彙(下旬刊),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