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夫·普利策——新聞傳播界的傳奇報人
約瑟夫·普利策是世界公認的報業巨子,是美國曆史上光彩奪目的新聞界人物之一。
初到美國時,普利策一文不名,但憑著不懈的努力,陸續購買了《西方郵報》、《聖路易斯快郵報》和《紐約世界報》,並對報紙進行了改革,使它們成為當時美國著名的大報。在他的新聞生涯中,他為使新聞成為社會公認的一門學科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的一生標誌著美國新聞學的創立和新聞事業的迅猛發展。他曾捐贈200萬美元創辦世界第一所新聞學院——哥倫比亞新聞學院。普利策逝世後,後人根據其遺囑創立美國新聞界最負盛名的普利策獎。
約瑟夫·普利策1847年4月10日出生於匈牙利的馬科的一個猶太家庭。父親是個糧食富商,德國籍的母親則是篤信羅馬天主教的教徒。老普利策在布達佩斯退休。約瑟夫在該地私立學校和私人教師的教育下長大成人。父親因心髒病去世後,母親再嫁,他和繼父布勞相處不好,他因此在家裏吃了不少苦頭,一心想要外出獨立。普利策17歲時便離開了布達佩斯。
普利策是偷渡到美國的。上岸後,他花了差不多一個星期的時間才抵達紐約。經過一番周折,他成了林肯騎兵隊裏的一名戰士。
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結束,紐約城裏擠滿了找不到工作的退伍軍人,年僅18歲的約瑟夫·普利策就是其中的一員。他會講匈牙利語、德語和法語,但英語不怎麼好,這成了他在紐約找工作的一大障礙。無事可幹的普利策時常在紐約街頭流浪,望著熙熙攘攘的派克大街,想著自己的出路。
最後,他決定到德國人聚集的城市聖路易斯去,在那裏興許能找到份工作。
在這種希望的驅動之下,普利策穿越美國1/3的國土,來到了聖路易斯城。此時他已身無分文。聖路易斯也並非如他想象中的那樣好,他還是經常失業。他先後當過船台的看守、艙麵水手、飯店侍者等,經常幹不了多久就被解雇,隻好另找工作。
即使在這樣的困難時期,普利策也沒忘記利用業餘時間學習英文,博覽群書。他一頭紮進聖路易斯的商業圖書館,學習英語和法律。
事業的最大轉機發生在圖書館的棋藝室裏。在觀看兩位常客弈棋時,他對一步棋的精辟論斷使弈棋者震驚。弈棋者便和他聊了起來。湊巧的是,這兩位弈者都是德語大報《西方郵報》的編輯,他們從普利策的講述中了解到他的情況,很快就給他推薦了一份工作。
4年之後,1872年,年輕的普利策已被譽為一個不知疲倦、有前途的記者,當報社瀕臨倒閉時他又得到報社的控股權。25歲時,他成為一個出版商,此後做出了一係列精明的商務決策,使他在1878年時成為《聖路易斯郵報》的老板,以一個前途輝煌的人物出現在新聞界。同年,他和一位名叫凱特·戴維斯的華盛頓社會名流女士在新教聖公會教堂結了婚。
曾經是聖路易斯貧民區大街上的流浪漢,並被奚落為“猶太小子喬依”的匈牙利移民小夥子,現在徹底脫胎換骨了!普利策加入了美國籍,成了美國公民。作為一個演說家、作家和編輯,普利策衣著考究,留著紅褐色的胡子,帶著夾鼻眼鏡,很快融入聖路易斯的上流社會,享受著華麗聚會上翩翩舞姿和園林中騎馬的樂趣。這種生活方式在他執掌《聖路易斯郵報》後便中止了。詹姆斯·懷曼·巴雷特,《紐約世界報》的最後一任城市版編輯在他撰寫的傳記《約瑟夫·普利策和他的世界》一書中,簡要描述了普利策在執掌《郵報》時的情景:“從清晨伏案直到午夜甚至更晚,對報社的一切均事必躬親”。為了能讓公眾接受他的報紙,普利策大肆刊發調查性文章和社論,攻擊政府腐敗行為、富人偷稅漏稅和賭博成風。這種平民主義的訴求頗為奏效,發行量急遽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