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音速武器的速度有多快?
軍事大觀
作者:孫立華
在航空領域上,以M(馬赫)為單位來表示音速,M=1即為音速的1倍,M=2即為音速的2倍。“二戰”中,一些活塞式戰鬥機在加速俯衝速度達到0.9M時,就曾強烈感受到了音障,並且導致有的飛機因此而失事。當噴氣式飛機出現後,飛行速度不斷提高,能否突破音障就成為航空領域關注的重點。美國於1944年開始了超音速研究,貝爾公司於1945年製造出X—1火箭實驗機。1953年,試飛員道格拉斯駕駛著“流星煙火”號飛機,在噴氣發動機和火箭的雙重推力下,首次以2倍音速以上的速度飛行。實踐證明,隻要突破1M,就不會再有音障存在。通過研究試驗,采用向後傾斜的機翼可以延緩或消除音障現象的出現,並減少飛行的阻力,有利於提高飛行速度,於是就出現了亞音速和超音速飛機,如美國F-86、 F-100戰鬥機。F-100 “超佩刀”是美國空軍第一種正式服役的可在平飛中達到超音速的戰鬥機。雖然F-100最初是嚴格按照空中優勢戰鬥機進行設計的,但是在服役中扮演最多的角色卻是戰鬥轟炸機,並在越戰初期成功執行了大量對地攻擊任務。
超音速武器航程遠、速度快、結構簡單、性能卓越,被軍事專家稱之為繼螺旋槳、噴氣推進器之後航空史上的第三次革命性成果。 高超音速武器一般是指飛行速度超過5倍音速的飛機、導彈、炮彈之類的有翼或無翼飛行器。據專家們估計,超音速導彈可以擁有難以想象的速度,可達時速為1200千米的聲速的10倍以上。專家稱,這是一種攻擊性武器,而不是防空或反導武器,它的優勢首先在於它的超音速。而速度為6馬赫的高超音速飛行器,能在6小時內環繞地球一周,也就是說,高超音速導彈、炮彈和帶翼航天器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抵達地球上的任何一點,迅速打擊數千或上萬千米外的各類軍事目標,這大大地拓展了戰場的空間。目前,美國正在積極研製超音速武器,有望在2015~2018年前製造出多功能導彈。
20世紀90年代,美軍提出“全球快速打擊計劃”,目的是能在1小時內用常規武器打擊地球上的任何目標。該計劃實施的關鍵在於“速度”,配套研製的各種飛行器都必須達到5倍以上聲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X-51A。美國新的高超音速計劃將把巡航導彈作為突破口,並從“戰斧”式導彈入手,預計在2015年前研製出6~8馬赫的高超音速巡航導彈。此外,高超音速反彈道導彈和集反導、反飛機與反裝甲諸功能於一身的高超音速多用途導彈也正在加緊研製中。超音速鑽地炸彈實際上也是一種高超音速導彈,主要用來對付地下深埋掩體和高效能的防空武器。其彈丸最大速度可達6馬赫,可侵入50米厚的土層和6~15米厚的混凝土中。美空軍還將製造1000~1500千克的小尺寸鑽地彈,將其裝備於 B-2、 B-1或F-117飛機及戰鬥機上。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出的新型高超音速打擊武器,是由下屬工廠設計的一款專用於轟炸機和戰鬥機使用的高超音速武器,主要用來打擊遠程高價值目標。該武器時速在5~6馬赫,射程約1000千米,可用F-35與B-2戰機攜帶,預計最快將在2020年中期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