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少年的年少時光(小說)(1 / 3)

在讀初中的時候,我成績不錯,遵守紀律,是老師心目中理想的學生。在初中的九大學科中,我最擅長的便是語文。我的作文水平一流,深得語文老師的賞識,每次都會在班上公然朗誦,以讓那些不會寫作文的同學學習借鑒一下。

每到那種時候,我都會低頭掩麵作羞澀狀以示謙卑,其實內心暗喜不已,恨不得一下子跳起來歡呼。我不否認我的虛榮心,但我還沒有沒出息到那種地步。我的興奮主要來源於這其中的一點小波折。本來被選作範文的作文都應該由作者本人朗讀,但由於我口齒不清,語速忽快忽慢,以至於大多數同學會聽不清我文采飛揚的作文,紛紛表示抗議,說我小心眼不舍得展示自己的寫作技巧,是怕他們學了之後超越我。我很無奈,隻能把指責轉嫁給我的舌頭。老師也很無奈,隻好冒著打擊我自尊心的風險讓班裏朗誦水平最高的楚涵同學替我。

對於老師這樣的行為,我表示堅決同意,並默默地安撫了一下我的舌頭,表示有點缺點還是好的。

楚涵是班裏最漂亮的女生,長得溫文爾雅,眉目如畫,略帶有一點憂傷的氣質,學習成績優異,是老師心目中比我還理想的學生。她的作文當然也很厲害,據老師說是略勝我一籌。每次作文展評課,楚涵總是先念自己的作文,再念我的作文,這幾乎成為了一個淺規則。基於這種緣分,我在腦海裏自行腦補了一些很美好的情節,心裏感覺美滋滋的。但無論我怎樣想,都是一廂情願而已。事實上,在現實中我幾乎連與她說句話的機會都沒有。

因為機會都被孫覺搶走了。

孫覺是我初中時代最要好的同學,也是不變的同桌。他思維敏捷,敢想敢做,而且成績和顏值均略高於我,是我眼中不可多得的人才。但他也不是各方麵都很完美。他最大的短板便是他的作文。讓我不解的是,滿分50分的作文,一般水準通常在40分左右,高的如我和楚涵者能得45分以上,低的如那些跑題者和文體不明者能得30分,而孫覺獨樹一幟,每次必得0分。起初,語文老師還為作文的事找了孫覺幾次,說你看看人家左製,整天和人家一起玩不知道學習學習人家的優點嗎。孫覺不管,依舊我行我素,到了後來老師也懶得管了。

又一次,孫覺告訴我,我這才是在作文,你們寫得再好也這能叫寫作文。我不明覺厲,便虛心求教。他如是娓娓道來:作文,其實就是寫文章的意思,其中作是個動詞,文是個名詞。而你們說的作文,是一個名詞,是區別於小說散文的一種文體。它隻存在於語文試卷的最後一個大題,在真正的文學領域根本就沒有它的地位。

我不服:那你怎麼作文還得零分。

他一臉無奈,說:你看,你沒聽明白我話的意思,我的文章那是真正的文學,不是作文。它已經超出老師的欣賞範圍了。你們語文老師隻喜歡你們的那些沒有想法隻會套作的作文,我若委曲求全,作文能得滿分。

我還是不服。

為了證明自己的文采,孫覺給了我一篇他在一次考試中寫的作文,不,是文章,說:給你見識見識什麼叫文學,你現在可能不懂,但你把它保存好,五年之後再拿出來看,就會明白我的牛逼了。

當時我懷著對朋友的尊重收下了他的大作,但並不覺得五年之後我的想法會有什麼改變。直到三年之後,我無意中在一遝舊試卷中找到了那篇文章。一看姓名寫著孫覺,我才想起了當年的事情。隻是時代久遠,模糊的記憶中隻記得那次的作文題目是一幅畫著一隻羊在羊圈的畫配上了一句如果不衝破束縛就永遠也看不到新的世界之類的話,然後孫覺原文如下:

放羊娃在學校裏學到了人要敢於創新,知道創新使人成功,並下定決心以後做什麼事情都要創新。他回到家中,看到了自家羊圈裏的羊,並推己及羊,覺得這些羊作為一個有創新精神的人養的羊,也必須要有創新精神。看著眼前這安然自得的羊,放羊娃心裏一陣感慨,覺得作為羊怎麼可以這麼沒有覺悟,真是愧為一隻好羊。作為羊的主人,牧羊娃表示不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家的羊就這麼墮落下去,決定給羊以鼓勵。於是他拾起一把石子,朝那羊的頭上扔去,但是那羊腦子就是不開竅,除了把頭扭幾扭再發出“咩咩”的幾聲騷叫之外沒有任何反應。放羊娃怒了,拾起幾塊更大的石頭向那羊頭上砸去,而且嘴裏還罵個不停:“你這個廢物,懦弱、無能,沒思想、沒抱負,不懂創新,活在這個世界上毫無意義,什麼價值都創造不了,真是生不如死!”罵完之後放羊娃心裏一陣得意,覺得自己不愧是個自命不凡的天才,不僅作出了鼓勵羊創新的壯舉,而且還創新了“生不如死”這個詞的用法,真是太有創新能力了,長大以後一定是這個社會最出類拔萃的人才。他想到這裏不禁哈哈大笑,覺得近創新者創新,自己的愛羊一定也能夠創新一把了。不料人羊語言不通,那羊隻看了放羊娃對自己的暴行和口中的咆哮,還以為是女朋友劈腿導致心中不滿,決定發揚無私奉獻精神當一回出氣筒,也算是報答了主人的養育之恩。但放羊娃不這樣想,他覺得自己如此天才竟然養出這樣一隻笨羊,真是莫大的恥辱,索性操起一根棍子瞞著羊圈朝那羊掄去,那羊疼得忘了無私,沿著羊圈狂奔,放羊娃不離不棄地追著打,大罵:“就知道在羊圈裏邊跑,難道就不知道跳出來嗎?懂不懂創新啊!死羊!”那羊雖不知創新為何物但也想幹創新的事,就是跳出羊圈,但是無奈羊圈太高,而長久的進化沒能賦予羊類驚世的跳躍能力,那羊也就付出了故步自封不懂創新的代價,被放羊娃活活打死,成了死羊。放羊娃也收獲了敢於創新的成果,在晚上吃到了羊肉。

看過之後,我覺得孫覺有一個地方錯了,那就是低估了我的才能。我明明三年就可以領悟,他卻偏偏要我等上五年。我保證,看完之後我真的明白了點什麼,表現就是從那之後在我的語言之中,“寫作文”這三個字被“寫文章”永遠地取代,並且作文成績一度變為零分,直到後來我下定決心放棄了真理才回到了原來的水平。

而當時我在看完孫覺給我的文章之後,我表示這很奇葩,不符合正常的行文規律,注定不會在這個社會上流行。現在想想,我當時說得也沒錯。

由於孫覺交友甚多,而我卻隻有他這一個要好的朋友,所以整天跟在孫覺的屁股後麵。因此,在大家心目中,我就是覺哥的一個小弟。孫覺很照顧我,他家裏條件好,每次放學都會帶我到路邊的小攤小店各種吃喝。說實話,這應該是我喜歡跟著孫覺的主要原因。

在學校裏,除卻上課的時間,其實還是能留給人們很多美好回憶的。每當下課鈴響起老師走出教室同學們還依然沉迷在學習中之時,孫覺會先站起來,走到楚涵跟前,與她討論上節課老師講的內容。楚涵是個學習十分刻苦的學生,自然就與孫覺說起了一些疑難問題。這時孫覺會把自己的才華盡情顯露出來,引經據典,談笑風生,引起周圍女同學一片春心蕩漾。唯獨楚涵一人表情嚴肅,隻與孫覺談論學習的事,從不表現得過分親密。

有時候我會納悶,為什麼孫覺會知道那麼多書本之外的東西,難不成此人天資卓越過目不忘又博覽群書,因此通曉古今中外。再想想我腦子裏那寒磣的儲備,確實有天壤之別。我為此黯然神傷了很久,覺得這個世界上能人太多,自己再怎麼努力也還是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色。那段時間我學習退步,對生活沒有什麼期望。老師和家長懷疑我得了抑鬱症,頻頻與我心靈溝通,搞的我越發抑鬱。直到有一天上曆史課,我由於太抑鬱了,把課本忘在了家裏,需要與孫覺同看一本。孫覺極不情願,但又迫於曆史老師就站在他跟前看著他,實在是不給不行,才勉為其難地把課本往我這邊送了送。我驚奇地發現,在還沒學的新課那麵,孫覺的書上已經有了密密麻麻的筆記。細看之下,那些文字並不是平時老師要求記的背景內容影響之類,而是有趣的曆史故事,其中還穿插著一個笑話。雖然隻是簡單的概括,沒有被孫覺繪聲繪色講講出來那樣生動,我也看得津津有味。正入神時,突然被孫覺一句“看什麼看,聽課”給打斷。我抬頭,看到孫覺眉宇之間有一股你若不從便是尋死的戾氣。我便乖乖地坐端正身子目視前方,並把課本往孫覺那邊推了推。

從那之後,我明白了為什麼孫覺這麼大方的人卻從不肯借給別人課本,也知道了他為什麼知道那麼多名人軼事、曆史典故和數學拓展公式了。原來這世上沒有天才,有的隻是在背後默默付出之後得以在人前顯露的一點點光芒罷了。我開始時常提醒自己,雖然我的付出不能像孫覺的那樣高效利用,但我相信老師說過的一句話:知識學了早晚有用到的時候。

重拾了學習的信心之後,我成績突飛猛進,幾欲超越孫覺和楚涵。

有時候我會想,我真的應該感激那位曆史老師,雖然我一直不喜歡她教的曆史。但若她像有些老師一樣,喜歡說“沒帶課本的同桌不要借給他看”,那我豈不是要一直抑鬱下去。

其實與孫覺相處的時光大多是愉快的,那次課本事件隻是一個小例外。隻是隨著歲月的流逝,記憶裏那本就不太深刻的美好逐漸變得模糊,而那些許的不愉快卻因時常溫故複習而變得越發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