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本植物開菊花,已讓兩位學者大感興趣,可一看葉子更覺得神奇了:那葉子竟然是羽狀複葉,像豆科植物的葉子,而且頂端還有分枝的卷須,很像豆科中野碗豆類的葉子,實在是菊科中罕見的形態。
藤子上開菊花確為奇種,人們稱之為藤菊。
高山上的菊家奇種
風毛菊生於我國青藏高原和天山高山地帶,為多年生草本植物,不怕嚴寒、風吹和幹旱;高可達30厘米,主莖較粗,葉無柄,密集生長,葉片倒披針形,長可達13厘米;頭狀花序,多而密集生於莖頂;總苞片很大,卵形,呈葉狀,有多層,為白色或淡藍綠色,小花紫色,冠毛白色。每年的7月為其開花時節,花將開未開時,極像洋白菜。當地人稱之為雪蓮花。
雪蓮花生於高山雪線附近的礫石層上,自然環境條件十分惡劣。《本草綱目拾遺》一書有記載,稱之為雪荷花,可全草入藥,治一切寒症:“雪荷花產伊犁西北及金川等大寒之地,積雪春夏不散,雪中有草,類荷花,獨莖,亭亭雪間可愛。較荷花略細,其瓣薄而狹長,可達10~15厘米,絕似筆頭,雲浸酒則色微紅。”
雪蓮花為國家保護植物。
非洲乞力馬紮羅山分布著一種喬木菊科植物,它的主幹粗,有點像鐵樹,葉子多在莖頂生長,成片生於山坡上,好像一個個巨人似的,這植物是千裏光屬的。由於高海拔地區非常寒冷,此植物的葉狹長,葉上有細密毛,葉子死了卻不脫落,可以為莖保溫,使莖中的液汁不致凍結。否則細胞被凍會造成物理傷害,導致細胞功能受損,進而危及植物本身的生存。
短命菊不短命
在非洲幹旱沙漠中,也有菊科植物的身影。比較典型的例子是齒子草屬的齒子草,人稱短命菊,其實,它的生命力極強,並不短命。
齒子草隻有不到10厘米高,卻有分枝,在開花時有多個頭狀花序。花序有多個舌狀花和管狀花。它靠果實繁殖,沙漠幹旱時,果實不會發芽,一旦有了雨水或是地麵濕潤時,它的種子立即發芽生長,很快開花結實,前後不過幾天時間。待下一季幹旱無雨時,它雖然枯萎,卻已經將成熟果實散入土地上了,看似短命,實則代代相傳。
能預報天氣的薊
阿爾卑斯山上有一種野生的薊,全株無地上莖,是一種貼地生長的草,開一朵大花,這朵花實際上為頭狀花序,屬於菊科植物。花序外麵有多層苞片,苞片上有刺。當天氣晴朗時,它的苞片都攤開在地上,露出中央的花,而當天氣潮濕要下雨時,苞片會自動合攏起來,因此,人們稱其為“天氣薊”。據說,當地牧羊人以此花開閉情況決定是否上山放牧。
如今,這種植物受環境變化和人為幹擾,變得越來越少。
艾蒿的特殊貢獻
菊家有一個特殊屬,叫艾蒿屬,有數百種,蒿屬的大多數植物都長得很相似。其特點是頭狀花序小而多,莖葉有濃鬱的氣味,其中有些種對人類非常有用,如黃花蒿含青蒿素,為治療瘧疾的特效藥,比奎寧還管用。艾葉為傳統中藥材,分布於亞洲及歐洲地區。一般用於針灸術的“灸”。
艾草也是一種很好的食物,在中國南方傳統食品中,有一種糍粑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原料做成的。在廣東東江流域,當地人在冬季和春季采摘鮮嫩的艾草葉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艾草與中國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每至端午節之際,人們總是將艾置於家中以“避邪”。 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
菊科花卉多
菊花為中國十大名花之一,在中國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曆史,中國菊花傳入歐洲,約從明末清初開始。古人對菊花青睞有加,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季秋之月,鞠有黃華”之說。曆代許多文人雅士都曾賦詩吟頌,盛讚菊花清麗高雅,不畏寒霜的性格,並將自己的理想賦予在了菊花上,所以才有陶淵明的名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我國是菊花的故鄉,中國人極愛菊花,從宋朝起民間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會,至今不衰。
如今,人們培育出來的菊花品種在萬種以上。其中不少觀賞菊花是經長期人工選擇培育出的名貴觀賞花卉,它們也被稱為藝菊。
【責任編輯】趙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