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之美
作者:馮誌舟
玉葉金花是一種美麗的植物。每朵玉葉金花的花萼有5枚萼片,其中一枚萼片變形為白色葉片狀,似“玉葉”,又名“白紙扇”。其花小,金黃色,故名“金花”,它因此也被譽稱為玉葉金花。事實上,這樣的變異有更為重要的作用,吸引昆蟲為其傳粉。
玉葉金花屬於茜草科玉葉金花屬植物,該屬約120種,分布於熱帶的亞洲、非洲和波利尼西亞,我國約有28種,產自我國西南部地區至台灣,其中以西南地區尤盛。這些種類中,最珍貴的當數我國特有的異形玉葉金花。
異形玉葉金花(Mussaendaanomala )由著名植物學家林奈命名。其屬名Mussaenda的拉丁語來源於錫蘭(今斯裏蘭卡)的一種植物俗名,種附加詞anomala是異常的、畸形的意思。這是因為該屬多數植物種類的萼簷裂片常是1枚擴大成花瓣狀,而本種萼簷的5枚裂片全都擴大成白色花瓣狀,結構非常奇特。
異形玉葉金花為直立或攀援狀常綠蔓狀灌木,株高1.5~2.5米,小枝灰褐色,初有貼伏疏柔毛,皮孔明顯。葉對生或3枚輪生,薄紙質,橢圓形,托葉在葉柄間單生或成對生長;花黃色,排成頂生的傘房花序式聚傘花序;萼管橢圓形,萼簷5裂,5枚擴大而成白色或其他顏色、有柄的花瓣狀裂片;花冠漏鬥狀,通常5裂,管長,外麵被絲毛,內向鑷合狀排列;花盤環狀;果為漿果;種子多數,極小,種皮有小窩孔。花期為7~8月份,果實10月成熟。
作為中國特有種,異形玉葉金花僅產在廣東陸豐縣、廣西大瑤山及貴州東南部的從江、黎平、榕江、樂裏、荔波等地區。其分布地屬於中亞熱帶南緣的濕潤季風氣候區,一般分布在海拔600~1200米的地方。異形玉葉金花是喜光植物,多生長在光照充足的次生林緣、路邊及農地周圍;在密林下或較大的灌木叢中少有分布,偶有植株,長勢也很弱;它的小枝常攀援在其他小喬木上借以獲得陽光。異形玉葉金花不耐幹旱貧瘠,萌生性強,遭受砍伐後萌發的植株枝幹長勢反而更好。
作為國產玉葉金花屬中極罕見的種類,異形玉葉金花形態特殊,是重要的種質資源,對研究其分類位置及種內種間親緣關係等,都有重要的科研價值。
其藤、根可入藥。莖性味甘、淡,涼,民間又稱為“山甘草”、“涼口茶”、“涼藤子”等,用於中暑、感冒、支氣管炎、扁桃體炎、咽喉炎、腎炎水腫、腸炎、子宮出血、毒蛇咬傷等的治療。
異形玉葉金花四季常綠,姿態優雅,花形美觀,裝飾性強,非常適宜於園林造景、花壇點綴、庭院美化和家庭盆植,是深受人們喜愛的觀賞樹種。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對該屬植物進行了栽培繁育,開發出了許多花色不同的新品種。
該種對環境條件較為苛刻,致使其分布區不連續,麵積很小,個體數量極為少見。幾乎全部植株都分布在光照條件較好,土壤條件優越的山體下部農地、路邊或村寨周圍,因而嚴重受到人為幹擾,植株屢遭砍伐及攀摘。它的種子自然更新能力較差,且易受蟲害,因此極為稀少,在分布區內很少見到實生幼苗幼樹。
1936年,在廣西大瑤山,人們首次采得其標本,但近幾年研究人員多次去大瑤山調查采集都沒有發現該植物。人們在貴州黔南經多次調査及樣地資料分析後確認,異形玉葉金花在貴州分布區的植株總數不超過60株。許多原有的分布地點已找不到野生植株,也沒有發現新的分布地點,這意味著在上述地區的野外,異形玉葉金花很可能已經滅絕。
【責任編輯】趙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