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文摘
作者:
“大器晚成”的“大器”是什麼?
“大器晚成”出自《老子》:“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講的是“道”的幾種無為境界:最方正的東西沒有棱角,最大、最貴重的東西總是最後完成,最好的音樂沒有聲音,最大的形象就是沒有形象。這裏的“大器”指的是古代幾種重量級的器物,包括圭璋之類的玉器和鍾鼎之類的金器。圭璋指的是古代兩種玉製的禮器。鍾鼎是中國古銅器的總稱,上麵多銘刻記事表功的文字。鼎在古代還被視為立國的重器,是權力的象征。琢玉是需要下番苦功的,費好些時日和人工才能雕琢而成;而鑄造鍾鼎更是需要精細的鑄造技術、足夠的熔鑄和冷卻時間,鑄件方能“成器”。正是因為圭璋、鍾鼎都需要長期雕琢、曆練才能成器,所以就有了“大器晚成”。
鼓掌歡迎起源於敲擊兵器
在古代歐洲,一支與羅馬軍隊交戰的蠻族軍隊,有這樣一個習慣,就是首領講話完畢後,士兵們會敲擊手中的武器,發出聲響以示支持。這一習慣後來被羅馬人學會,最後演變成了“鼓掌”。我國古代並沒有鼓掌歡迎人的傳統,民國時,隨著當時西洋劇種傳入中國,鼓掌才隨之舶來。
從“牙門”到“衙門”
衙門是舊時官員的辦公之處,其實,“衙門”是從“牙門”演變而來的。“牙門”係古代軍事用語,是軍旅營門的別稱。在古代,“牙”象征兵器、武力。《周禮 春官 典瑞》中說:“牙璋以起軍旅。”“牙璋”是國君用於發兵的符節,上麵有隆起的牙齒。而武將、武士也就被稱為“爪牙”。他們的服飾上有不同的獸麵獠牙的圖案。說起“牙門”要先說“牙旗”。古代軍隊軍旗兩邊剪裁成“牙狀”,或直接把象牙裝飾在竿端,稱“牙旗”。將士出征前聽取號令,要集中到“牙旗”之下;部隊行軍時,要以“牙旗”為先導;紮營後,主帥或主將要在帳前豎牙旗為軍門,叫作“牙門”。從漢末開始就已經有了“牙門”這個名字。“牙門”最初為軍營之門的意思,後逐漸發展為指官署之門。由於“牙”“衙”音同,因而後來大多數人就隻知道“衙門”而不知道有“牙門”了。
古時懲辦“家暴”有律法
我國早在西周時期,法律就已規定:如果丈夫毆打妻子,導致妻子受傷,就要處以“剃光頭”的刑法。古人雲:“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古人很重視對頭發的保護,那是對父母孝敬的表現。而剃光頭則是一種侮辱人格的刑法,這個人會受到倫理的嚴厲指責。唐代的《鬥律》中規定:“諸毆傷妻者,減凡人二等;諸妻毆夫,徒一年;若毆傷重者,加凡鬥傷三等。”也就是說,一般人鬥毆,處罰一百大板,但是丈夫毆打妻子,要“減二等”,隻要處罰八十大板即可;而妻子毆打丈夫,不論有沒有受傷,都先要處罰一年的有期徒刑;倘若丈夫受重傷,那麼對妻子的處罰要罪加三等。無論夫妻誰打誰,如果打死了人,都要償命。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夫妻雙方的地位並不平等。
美國曆史上的“小鎮民主”
美國民主在曆史上真實的起點,是從“小鎮民主”開始的。最早出現於17世紀早期,一個個原北美殖民地上的小鎮,由自由遷徙來的移民組成,每個鎮隻有一個警長兼任法官,幸運的話,還會有一個當地州郡任命的鎮長。鎮上居民也不多,遇有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鎮長就召集大家在鎮上唯一的小酒館前空地上商議,這就是美國從“草根”起步的民主,很糙很淳樸,也沒有兩個世紀後才出現的“助選團隊”和“商業”助振。然而,就是發展到今天,這個“城鎮會議”仍然是美國民主的基石和美國民主的具體實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