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眾心理是指消費者在購物認識和行為上不由自主地趨向於同多數人相一致的購買心理。導致消費者產生從眾心理的原因在於三個方麵,即個性、信息量和思維模式。個性對於消費者心理有著直接的影響。例如,意誌薄弱型、膽汁質氣質、順從型性格的人其從眾心理更強,而意誌堅定型、多血質氣質、叛逆型性格的人其從眾心理較弱。信息量的豐度表現為消費者對商品本身的了解程度,信息量不足將會導致自信心不足。消費者的思維模式也常常是消費者進行選擇和消費的直接動因。從消費者利益角度分析,一部分消費者認為隨著大多數人購買總會得到好處,不可能多數人都判斷失誤,即使上當,也是大家一起上當,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盲目追隨他人購買,表麵上是得到了某種利益,事實上卻並非如此。很多人都曾受搶購風的影響而買回一大堆東西,事後懊悔不已。消費者的合理消費決策必須立足於自身的需要,多了解商品知識,掌握市場行情,才能有效地避免從眾行為導致的錯誤購買。
3偏好心理
偏好心理是一種以滿足個人特殊愛好和情趣為目的的購買心理。有偏好心理動機的人,喜歡購買某一類型的商品。例如,有的人愛養花,有的人愛集郵,有的人愛攝影,有的人愛字畫,等等。這種偏好性往往與某種專業、知識、生活情趣等有關。因而偏好性購買心理動機往往比較理智,指向也較穩定,具有經常性和持續性的特點。
4自尊心理
有這種心理的顧客,在購物時,既追求商品的使用價值,又追求精神方麵的高雅。他們在購買行動之前,就希望他們的購買行為受到推銷員的歡迎和熱情友好的接待。經常有這樣的情況,有的顧客滿懷希望地進商店,一見推銷員的臉冷若冰霜,就轉身而去,到別的商店去了,甚至再也不願光顧那家“冷若冰霜”的商店。
5仿效(攀比)心理
仿效心理是一種特殊從眾式的購買心理,其核心是不甘落後或“勝過他人”,他們對社會風氣和周圍環境非常敏感,總想跟著潮流走。有這種心理的顧客,購買某種商品,往往不是由於急切的需要,而是為了趕上他人、超過他人,借以求得心理上的滿足。
6疑慮心理
疑慮心理是一種思前顧後的購物心理,其核心是怕“上當吃虧”。他們在購買物品的過程中,對商品質量、性能、功效持懷疑態度,怕不好使用,怕上當受騙,滿腦子疑慮,因此反複向推銷員詢問,仔細地檢查商品,並非常關心售後服務工作,直到心中的疑慮解除後,才肯掏錢購買。
7安全心理
有這種心理的人,他們對欲購的物品要求在使用過程中和使用以後必須保障安全,尤其像食品、藥品、洗滌用品、衛生用品、電器用品和交通工具等,不能出任何問題。因此,他們非常重視食品的保鮮期、藥品有無副作用、洗滌用品有無化學反應、電器用品有無漏電現象等,在推銷員解說後,才能放心地購買。
(三)消費者心理在市場營銷策略中的運用
心理是消費者情感的表現,抓住消費者的情感需要,訴求產品能滿足其需要,從而影響消費者對該產品的印象,產生巨大的感染力與影響力。因此,在市場營銷過程中應用一定的情感策略,以激發消費者的心理,實現購買行為。
1以充滿情感的語言、形象、背景氣氛作用於消費者需求的興奮點
一類產品要想滿足消費者某類或某些情感需求,其市場營銷過程必須從消費者的利益著想,並且抓住消費者需求的興奮點。因為消費者的需求決定著其感情心理活動的方向和結果,即消費者的需求是情緒、情感產生的直接基礎,客觀刺激必須通過消費者需求的中介才能發揮其決定作用。一旦觸發了消費者的需求興奮點,其情緒必然高漲,則滿足需要的行為也將更快、更強烈地出現。產品要想深入消費者的內心,就可以從其需求入手,把產品與某類需求緊密相連,使得消費者一出現這類需求便想到此產品,這樣營銷策略就會取得良好的促銷效果,達到企業的目標。例如,一則電視廣告,畫麵上好友聚會,主人拿雀巢咖啡來招待,雀巢咖啡被染上了一層感情色彩,充滿和諧、親切的情感,暗示了它是招待親友的最佳飲料。
2增加產品的心理附加值
作為物質形態的產品與服務本來並不具備心理附加值的功能,但通過適當的營銷策略可以使這種心理附加值油然而生。美國廣告學者指出:“廣告本身常能以其獨特的功能,成為另一種附加值。這是一種代表使用者或消費者,在使用本產品時所增加的滿足的價值。”因為人類的需要具有多重性,既有物質性的需要又有精神性的需要,並且這兩類需要常處於交融狀態,即物質上的滿足可以帶來精神上的愉悅;精神上的滿足需要又以物質作為基礎,有時可代替物質上的滿足。因此,產品質量是基礎,附加值是超值,多為精神上的需要。消費者更樂意購買有附加值的產品,因為購買這類產品可得到精神和物質的雙重滿足。在進行購買抉擇時,“心理天平”勢必向這類產品傾斜。如“金利來”象征成功的男子漢,“萬寶路”象征自由男子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