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用工荒”與“就業難”矛盾的中國式並存(1 / 2)

淺析“用工荒”與“就業難”矛盾的中國式並存

管理視窗

作者:李倩雯

作者簡介:李倩雯,女,山東濟南人,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2012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府製度設計。

摘要: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出現了“用工荒”和“就業難”並存的現象,這一矛盾體並行不悖成為我國一種獨特的人力資源配置現象。本文試從發揮宏觀調控和市場配置合力作用的角度出發,通過理論分析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為探索化解二者矛盾提出幾點建議,以期推動我國經濟地進一步發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用工荒;就業難;宏觀調控;市場配置近些年,“用工荒”和“就業難”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按照正常的邏輯,“用工荒”的結果就是人力市場求大於供,用人單位能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此時恰恰是不應該出現“就業難”的情況,而這個時期我國卻出現了兩者並行不悖的現象。這一現象的產生嚴重影響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可持續發展,因此,如何充分發揮宏觀調控和市場配置合力作用,解決二者之間矛盾,尋求二者的平衡點成為當前我國麵臨的重大問題。

一、何謂“用工荒”和“就業難”以及二者矛盾的中國式並存

“用工荒”從字麵意思來說,即指用工短缺現象,尤其是2009年7月以來長三角和珠三角出現了嚴重缺工現象。而我們這裏所說的“用工荒”則是自此之後到目前為止就業領域出現的用人單位招工難的現象,這一現象主要體現在中低端職業上,如普通工人、技術工、第三產業服務人員等。而“就業難”顧名思義就是就業者找不到工作,這裏的就業者主要是指大學生群體和80、90年代的新生代農民工。

在我國這樣一個勞動力資源相當豐富的國家,據專家指出,我國的農村剩餘勞動力資源非常豐富,人口紅利按照正常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律是可以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但是卻在剩餘勞動力還未完全轉移成功的期間,出現了“用工荒”和“就業難”同時存在的局麵,一方麵企業招聘員工困難,一方麵大量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和新生代農民工就業困難。這就是所謂的二者矛盾的中國式並存。

二、“用工荒”和“就業難”矛盾中國式並存背景簡述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使我國經濟很長一段時間內處於複蘇階段。此前,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即經濟增長依靠大量的勞動力和資本實現)對勞動力質量要求比較低,加上進城務工工資要高,出現了當時所謂的“民工潮”。現今,尤其是2010年我國經濟複蘇之後,加上世界經濟形勢的變化,長三角、珠三角的許多勞動密集型企業出現了大量的用工缺口,即“用工荒”,與此同時,另一大批勞動力卻找不到工作,尤其是大學生群體就業比較困難,甚至有些地方大學生的平均工資已低於農民工群體,即我們常說的“就業難”。

這種兩難現象,用下麵這一實例可以進行充分地說明。範宗慧在《於兩難出求出路》一文中曾提到,臨沂市的一次招聘會上,記者聽到了企業發出的“用工荒”信號,“現在招聘太難了,我們公司招200-300名電焊工,都招了4天了,現在報名才20幾個,還有營銷經理、部門經理這些崗位都沒人問,你看待遇多好啊,就是一個也沒招找。”位於臨沂經濟開發區的一家爐業有限公司負責招聘的工作人員這樣對記者說。①另一方麵,記者在采訪應聘者時,大部分應聘者表示,招聘會上提供了很多職位,但都與自己的實際情況不相符,要麼要求高,要麼待遇不好或者工作價值不高和前景不好等等,它反映出我國當前就業領域裏,企業招工的標準與應聘者的心理預期不相匹配。由此可見,“用工荒”和“就業難”已成為我國目前就業領域麵臨的“兩難”問題。

三、“用工荒”和“就業難”矛盾中國式並存的原因簡析

關於“用工荒”和“就業難”這兩方麵問題產生原因的研究,多數集中在單方麵分析“用工荒”與“就業難”的原因,即便有分析兩者同時存在的原因,也是單方麵集中在分析國家調控或市場配置一方麵。少有將國家調控和市場配置結合來分析“兩難”問題。筆者認為,“兩難”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是國家調控與市場配置不能合理地有機結合,發揮合力作用。具體原因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