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社區養老(1 / 2)

淺析社區養老

管理視窗

作者:張雪倩

作者簡介:張雪倩,女,漢族,四川自貢人,就讀於西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在讀本科生。

一、背景

隨著醫療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平均壽命延長。至1999年底,我國60歲以上人口達到1.26億占全國總人口的10%。這說明我國已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目前,中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約占世界的五分之一。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的流動性隨之加大,傳統的家庭撫養模式的功能正逐漸弱化。中國經濟尚不發達,社會保障體係仍不健全,機構養老又難當重任。所以一種結合兩方優點的新的養老模式——社區居家養老引起了各方的重視。

2008年,四川省《關於全麵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的通知中強調,居家養老服務關係到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生活質量的問題,大力發展居家養老服務是應對人口老齡化嚴峻挑戰,破解養老服務難題的根本出路。基於這個背景,筆者決定對四川省社區居家養老進行一個實證性的調查研究。

二、社區居家養老發展現狀

(一)成都市社區養老

1.成都金牛區馬家花園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

馬家花園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毗鄰新二村飲馬河邊,服務站建築麵積750平方米,設有日間照料室8間,日間照料床位24張。設施比較完備,建有功能活動室、醫療康複室和露天鍛煉室等自主活動室。社區老人不出社區範圍就可享受到包括全托、日托和上門照料服務為主的居家養老服務。該服務站現為社區21名“三無”、高齡空巢老人提供全托服務,為23名居家老人提供“8+1”服務,此外還為62名老人開展配送餐服務。目前老人們的費用基本在1300元以上。

據金牛區民政局表示,該社區的建立主要是民政局部門大力扶持,采用街道、社區集體興辦與各類社會力量相結合的方式。

2.武侯區玉林北路社區朗力養老服務中心

2012年,玉林北路社區朗力養老服務中心在玉林橫街正式運行。13位老人首批入駐養老服務中心,8名專業護理人員為那裏的老人提供了送餐、清潔口腔、慢性病康複等方麵的居家養老服務。該服務中心在入住中心的老人家屬每周可以收到中心專業人員提供的健康評估報告。

此外,服務中心將根據服務時段為老人提供全托、日托和臨托服務,包括為老人提供住宿、飲食、身體護理、保健理療等方麵的專業服務。

朗力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是由玉林街道辦事處引進的一家專業致力於為老年人提供養老、護理、管理谘詢等服務的綜合機構。也就是說武侯區的居家養老是政府引入,但承接給相應的社會專業機構執行。這又是舉措上的新變動。

(二)簡陽市社區居家養老

簡城鎮花園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目前共有工作人員11人,社區專職工作者及義工50餘名,加盟商家達到51家,旨在通過民政部特設“12349”信息專用平台,為60歲以上的城區內老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居家養老服務,由加盟企業服務人員主動上門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保健陪護、家政便民等服務。

(三)遂寧市社區居家養老

遂寧船山區天宮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現有60歲以上老人1430人,社區於2011年改擴建了老年日間照料中心,麵積達1100㎡,床位23張。養老中心配備有老年康複室、活動室、網絡室、談心室、老年便民食堂等,中心是集居家、養老、娛樂、保健於一體的綜合性老人居住場所,為轄區老人提供無償、低償、有償公益性助老服務。

該養老區民政局根據老人意願,核實需要享受養老服務的人數,統一製作身份識別卡,方便有需要的老人們在中心接受相應的服務。

三、社區居家養老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社區居家養老的基礎設施及配套措施的不完善

1.硬件條件欠缺

近年來由於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人們的收入水平明顯取得較大的突破性增加,也使得房地產市場的異常火爆,房地產的興盛,使得土地成為了炙手可熱的稀缺資源,並且土地的成本越來越高。地價的上漲,使得居家養老的服務場地建設受到一定的製約。社區的資金都不雄厚,錢少就不好辦事,從資金角度考慮,一些社區隻能提供較差的一些基本設施來給老年來娛樂、休閑。常見的做法是利用社區狹小的活動室、社區圖書館資料室給老年人老年休閑提供一些娛樂養身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