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央視“春晚”麵臨的困境探析(2 / 2)

三、廣告“瓦解”收視率

“在信息爆炸和媒體飽和時代,最稀缺的是受眾的注意力資源”。[4]當最喜愛的節目冠名、“春晚”宣傳片廣告、現場賀電、零點報時冠名、現場布置產品擺放等廣告形式充斥在“春晚”這個備受期待和關注的“新年俗”中時,人們觀看節目、感受節日的氛圍全無。

其實,一台晚會吸引受眾的多少影響著企業投放廣告的數量,而廣告的數量和質量影響著節目觀眾的多寡,這就會讓節目陷入一個怪圈:不知是收視率“成就”了廣告,還是廣告“瓦解”了收視率?而人們在觀看央視“春晚”時,除了可以享受與親人團聚、其樂融融的節日氛圍,還滿足了人們參與到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中感受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的需求。但是,這些生硬的、沒有一點年味的硬性的和植入式的廣告赤裸裸的展現在這個打著“歡樂、祥和”的央視“春晚”的熒屏上,使得“春晚”銅臭味十足,讓人們有著想要“關掉電視機”的衝動。

另外,對於像央視“春晚”這樣一個關注度極高的文藝節目,盡管有人做過全麵取消央視“春晚”廣告的嚐試,但是要想絕對拒絕廣告,是不大可能的。就像2014年打出“簡約而不簡單”的馬年“春晚”,廣告費用也在6億元左右,與往年的“春晚”不相上下。怎樣處理收視率與廣告之間的關係,是央視“春晚”麵臨的重要問題之一。

四、“春晚”品牌定位模糊

全球頂級營銷大師傑克?特勞特認為,品牌定位就是指企業在市場定位和產品定位的基礎上,對特定的品牌在文化取向及個性差異上的商業性決策,它是建立一個與目標市場有關的品牌形象的過程。“春晚”作為一個旨在為全國人民打造春節文藝節目的大型綜藝性晚會,定位模糊,幻想要滿足全國人民的愛好,在這些年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和目前炙手可熱的其他綜藝節目相差無幾,但是其娛樂性遠遠不及其他的綜藝節目。除此之外,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具有很強的互動性和創新性的“網絡春晚”的出現也迎合了大部分受眾的需求,對傳統“春晚”造成不小的衝擊。

另外,三十二年來,人們對傳統央視“春晚”所承載的年味要求越來越高,並沒有因為其他娛樂節目的出現而減少。觀眾希望在除夕之夜通過央視“春晚”看到不同於純娛樂,不同於純文藝,而是承載著“民族認同、傳統文化的傳承、歡樂、祥和”等要素的節目展現。但是,從目前的“春晚”來看,中央電視台往往忽略了人們這些本質的需求,隻是“精心”的打造了一場純粹文藝、娛樂的晚會。

雖然目前央視“春晚”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人們對它的不滿之聲越來越大,但是央視“春晚”的影響力和人們對央視“春晚”的關注卻沒有絲毫的改變。比如,人們對央視“春晚”的期盼、對關於“春晚”變化和改革的媒體宣傳的關注、街頭巷議的“春晚”談資,以至於人們現在仍舊把央視“春晚”作為春節和除夕夜必備的儀式和年俗。並且,在2014年1月,中國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首次升格為與奧運開幕式等同的“國家項目”。因此,央視“春晚”收視率的日趨攀升,關注度的隻贈不減,證明了“春晚”是可以繼續走下去的,但是需要改革和創新。從某一方麵來講,“春晚是和諧理念領導下的慶祝新年吉祥的藝術作品”,央視“春晚”恰恰就表現了這一和諧理念。所以,筆者認為構建和諧“春晚”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周敏:《試論後春晚時代的困境與出路——以2011年央視春晚為例》[J],《新聞界》,2011(2)。

[2]丹尼斯?麥奎爾著:《麥奎爾大眾傳播理論》(第四版)[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329頁。

[3]人民日報海外版:《2014“春晚”——改變從10%開始》。

[4]王勇:《“醜聞”不斷的傳播學分析》[J].《新聞記者》,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