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成本法在企業的應用
財經縱覽
作者:程欣瑤 張順
作者簡介:程欣瑤(1990-),女,漢族,寧夏銀川人,蘭州商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會計理論與方法。張順(1990-),男,漢族,山東菏澤人,蘭州商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審計理論與方法。
摘要:作業成本法,從開始就結合了企業的實際經營、資金情況,並考慮了企業需要實施的目標和應用範圍,為企業提供整體、詳細的解決方案。本文對作業成本法的應用進行探討,結合傳統成本法進行對比,然後分別就作業成本法在我國企業應用現狀進行分析,並且針對作業成本法在我國企業應用時所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建議,為作業成本法在我國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作業成本法;企業;應用;問題;建議1、作業成本法的適用範圍
(1)間接費用較高
如果企業間接費用較高,就比較適合使用作業成本法,如果企業技術水平不是很高,也幾乎不用高新電子設備,那麼企業也不適合用作業成本法,就算使用了作業成本法,也沒有很大作用,發揮不出應該有的效果。
(2)產品種類較多
當產品種類比較多時,需要將間接費用分配給各種產品的情況也會很多,然而,這時傳統成本法很難確保成本信息的準確性,因此,作業成本法是適合這種情形下使用的,可以得到更為客觀的成本信息。而當企業產品種類不多時,就不需要采用作業成本法了,傳統方法就可以滿足需要。
(3)各產品要求不同的技術服務
當產品對技術的要求水平比較高時,就有必要使用作業成本法,而產品對技術的要求水平相對偏低,那麼間接費用的金額就不會較大,這時隻需采用傳統成本法即可。這就要求了:若想使用作業成本法,企業的各產品必須在技術服務上有不同的需求,若隻是千篇一律,就沒有使用的必要了。
(4)產品生產工藝複雜
如果企業生產產品需要複雜的工藝過程,並且對生產設備也有著比較高的要求,需要發生一些諸如機器的調整費用等支出,這就可以使用作業成本法,但並不是所有的產品都一定要進行這麼繁雜的調整。
2、作業成本法的優點——與傳統成本法相比
第一,有助於進一步提高成本計算的精確性和完整性。企業的作業活動不限於生產,按作業活動分攤及歸集的成本,因為涵蓋了與產品有關的所有成本,使成本信息更為完整,並與定價、生產、銷售等決策相關性更強,從而有利於企業做出最優決策。
第二,有助於更有效地進行成本規劃與控製。通過分析作業及其相關成本,管理人員可以了解企業資源的使用情況,以及各項作業成本的具體金額,從而有助於規劃資源的運用,並在滿足顧客需求的基礎上,盡量為顧客選擇作業成本低的項目。同時,在作業成本法下,成本動因是真正引發作業活動成本發生的原因,因此人們可以通過對成本動因的管理有效地控製成本。通過各項成本按作業歸集,管理人員可以找出無附加價值的活動,然後最大程度的降低或消滅那些無附加價值的活動。
此外,采用作業成本法還可以使責任歸屬更加明確,使管理上的問題更易被發現並得到及時的改進。企業可以比照分批成本法下製造費用預計分攤率的確定,由相關人員共同協商製定各作業活動成本的預計分攤率。把各項作業的實際成本與預計成本相比較,就可以發現發生問題的作業及其責任人或責任單位,因此從成本控製和績效考評的角度講,作業成本法比傳統成本更有效。
3、企業應用作業成本法的現狀分析
我國的高科技在近幾年快速發展,間接費用的比例大大提高,產品需求的類型變化速度越來越快,企業的生產環境將慢慢改善,越來越多的大中型企業使用電腦自動化控製,企業需要對這些更改進行準確和快速應對。我國企業一直在不斷尋找新的成本管理方法,期望達到企業成本優勢,提高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自上世紀90年代我國引進了作業成本法,各學者專家便紛紛研究作業成本法在我國企業應用的問題,成為會計界中的多數熱門課題之一。然而,隻有少數幾家企業試圖應用這種方法。1985年至1999年,與企業理財有關的先進經驗報道有531個,其中實施作業成本法的企業所占的比例隻有3.17%。如此具有優勢的作業成本法為什麼在我國沒有被廣泛使用?在下文中,分別從企業外部特征以及內部因素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