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較低的生產力水平,很多的半機械化,大量存在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以市場為導向的生產的程度都不高,商品也不夠現代化,並且對市場的多樣性也沒過大需求。觀察我國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和經濟發展就能看出,對於我國企業的生產方式是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有一個很大的突破,傳統的品種少,規模大的批量生產仍處於主要地位。所以,適合作業成本法運用的社會環境還不夠成熟。企業管理上對於作業成本法的內在需求也並不急切,管理缺乏科學化和內部意識。因此,也必定會導致作業成本法在應用上的落後。從企業自身的內部環境考慮的因素有以下幾種:
一是傳統的成本觀念很難打破。現有一般企業成本核算主要是為財務會計服務,財務會計準則限製著成本核算體係的改善,作業成本核算體係將被傳統觀念限製。
二是難以協調管理工作。要想成功運用作業成本法,這需要企業差不多所有部門都要參與其中才行,因此,運用時,其中的關係很難協調。作業成本法作為成本管理體係的改進牽涉了企業的各方麵,涉及到幾乎每一個人的工作,以及每個人的利益劃分,所以會遇到很大的阻力,任何一個環節工作不到位都可能會使得項目被迫停止,這是實施作業成本法的最大困難。
三是信息係統保障程度欠缺。作業成本法是企業信息係統的特殊組成部分,管理信息係統的信息技術是作業成本法成功運用的關鍵保證。但是目前我國企業的管理信息係統應用範圍還不廣泛,絕大部分還是使用人工為主要管理方式,這不僅增加了計算的繁瑣程度,而且削弱了獲得成本數據的準確性,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作業成本法的發展遇到停滯。但我國的企業管理信息係統應用仍處於中等水平,大部分企業還是以非計算機作為主要管理方式,這使得各個作業中的成本數據不能及時、精確地被獲取,阻礙了作業成本法的推廣和發展。
四是人員素質上的障礙。人員的素質要求為發展作業成本法設置了障礙。從我國企業中的會計團隊上看,大多數會計人員接受教育基本上是傳統的會計知識,缺乏對現代管理先進方法的了解,包括作業成本法。
4、對企業應用作業成本法提出建議
一、建立科學的管理製度。企業管理需要朝著現代化發展,一方麵,這不僅能將費用產生的環節進行區別,還能使得費用產生的原因和引起的後果可以被準確分析出來。另一方麵,要想對企業成本的控製和管理達到更好的效果,實現企業管理現代化是基礎。同時,要想使得作業成本法的運用更有踏實的保證,也必須實現企業管理現代化。
二、取得高層管理者的支持。想要實施作業成本法以達到增強企業的成本控製目的,僅僅隻依靠會計人員是不可能達到所期望的目的,作業成本法的運作必須動用企業全員,尤其必須有企業管理人員的積極參與和支持。這種支持主要是指分配足夠的資源,包括人力,時間,尤其是資金投資。
三、著重加強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有些企業已經創建了以計算機為主的管理信息係統,使企業信息化運用最佳的方式就是以作業成本法建立一個子係統,當運用作業成本法時,企業管理信息係統會與作業成本法相互聯係,這樣不僅可以使企業管理更加有效,而且可以減少運用作業成本法所需要的成本。
四、提高企業全體人員的成本意識。作業成本法既是一個成本計算係統,也是一個成本控製體係。為了有效地貫徹落實,使所有員工都要有強烈的成本意識,提高對作業的意識和參與管理的意識,即作業成本法和全員管理相結合。
參考文獻:
[1]郭蓮.作業成本法在我國的應用前景——與傳統成本法比較視角[J].財會研究,2011(20):33-35
[2]黃煒倩.基於作業成本法的X公司會計成本管理研究[J].會計之友(上旬刊),2010(4):65-66
[4]馬廣華.淺議作業成本法在我國企業應用的必要性與可行性[J].生產力研究,2009(18):144-145
[5]師巧成.作業成本法在企業的應用問題研究[J].財會研究,2010(17):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