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基礎會計課程
財經縱覽
作者:段亮
作者簡介:段亮(1979.7-);男;籍貫:江蘇泰興;學曆:本科;職稱:中學二級教師;單位::江蘇省昆山第二中等專業學校;研究方向:財經。
會計是集理論性、實踐性、技術性和操作性於一身的學科,而《基礎會計》作為財經專業入門課程,掌握它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對於後續專業課的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結合多年的基礎會計教學經驗,筆者認為專業教學實踐中通過借助情境教學法,可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從而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教學效果得到保證,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
一、情境教學法
作為近幾年新興的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法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情景教學法依托情境教學基本理論,在教學過程中以教材以及教學需要為基礎,為達到預定教學初衷,結合各種教學手段製造能夠引起學生學習興趣以及潛在學習智能、符合書本知識富有感情色彩的具體場景或氣氛。最終幫助學生快速有效的掌課本知識,最終達到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情境教學法作用
1、使理論知識更具體。對於會計專業學生來說,專業課的知識難以理解,比較枯燥。情境教學法在課堂上的應用,可以使抽象的專業理論知識更加的具體、生動,配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更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和吸收”。
2、使書本知識生活化。《基礎會計》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所接觸的第一門專業課,學生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要學習專業知識,一下子難以適應。教師可以把專業知識融於我們的生活,為了促使學生對專業知識有著更深刻的認識以及理解,在課堂中可以舉出一些學生生活周邊的事例。
3、使教學手段更多樣化。隨著教學師資力量的雄厚,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的廣泛應用對於情境教學法的推廣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反之,情境教學法的推廣應用也不斷要求教學必須具備更多的現代化教學手段。
三、目前《基礎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方麵:當前教師教學實踐方麵存在著重複和練習多,而現代化的認知心理學的指導缺乏的狀況。究其原因由於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習慣於傳統教育、教學模式,課堂教學形式主要是“講授—接受”。
2、學生方麵:學生學習方式的主要特征是:被動性學習,習慣於聽老師講,學習主動性。探究性差。這種情況下學生學習中缺乏學習興趣以及學習動機,不但對於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有著嚴重的阻礙,而且不利於學生持續發展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的提升,學生走向社會後,很難適應社會的需求。
四、《基礎會計》情境教學法的應用
情境教學法關鍵是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體驗,使學生置身於“此情此景”中,在輕鬆愉快的教學氣氛中有效地獲得知識。
1、創設情境,貼近學生。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的應用有利於將會計知識分層情境的體現在學生們的麵前,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深刻理解。因此,為了更加切合學生的認知,教師教學情境創設要做到具體化、生活化。
比如:為有效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以及知識遷移,在教授完如何完成記賬憑證核算程序後,教師可依據不同學生的特點、興趣愛好等方麵,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而後輪流當老師進行記賬憑證核算程序的講課。通過學生自己當教師講課,有效調度學生學習的興趣熱情,改變學生在學習中的被動情況,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當學生由被動轉變為主動,在講課過程中,學生會自我發現自己所掌握的知識的問題,教師也注重發現總結學生們把握不準確、遺漏的知識點。通過這樣的課題教學,學生們不但能夠有效掌握教學重點,而且還能學到課本上所教授不到的東西。總之,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