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中美銀行主要收入的比較億元人民幣利息淨收入非利息淨收入非利息淨收入
占營運收入的百分比%中國銀行167378031.8%工商銀行267178322.7%民生銀行46713522.4%農業銀行223454819.7%交通銀行79215016.0%中信銀行4708515.3%美國(億美元)31601755.4735.7%上表顯示中美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占運營收入的百分比,可以發現,我國商業銀行存貸款利息收支差帶來的盈利占總收入比重遠遠大於美國商業銀行。利率市場化下,美國銀行的利潤受損更小。
第二、利率市場化加大了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在利率市場化下,利率隨市場的變化而變化,銀行經營更加具有不穩定性。商業銀行之間的經營競爭更加激烈,競爭圍繞利率價格展開,也促使了一些違規、不合理的競爭產生,特別是一些管理不規範、監管機製不完善的銀行,在競爭中走向惡性循環。
三、利率市場化下的商業銀行的對策探討
利率市場化已是大勢所趨,商業銀行麵對機遇和挑戰應如何去把握和應對,是市場化分析下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健全存款保證金製度。利率市場化不僅增加了商業銀行的經營成本,也加劇了經營中的風險。銀行在競爭中需要有充足的資金,大型銀行在資本充足率方麵往往優於中小型銀行。央行可以根據銀行的風險大小進行等級劃分,對不同等級收取不同的存款保證金,以增強銀行的支付能力。
(二)加快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的創新。通過上文分析發現傳統商業銀行業務已經無法滿足銀行盈利的要求,金融產品創新刻不容緩。商業銀行應積極開展中間業務,例如,推出係列的理財產品、為客戶進行理財規劃、理財谘詢、投資擔保等,也可以大力開展電子銀行業務和信用卡業務,發展住房貸款、車貸等個人信貸業務。
(三)發揮金融衍生工具的作用,降低利率風險。利率市場化直接導致利率風險,在金融市場上,應對利率風險的主要工具是利率衍生工具,包括遠期利率協議、利率期貨、利率期權和互換。這也就要求我國不斷完善金融衍生市場,才能為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保駕護航。商業銀行可利用利率衍生工具及其組合,達到降低利率風險的目的。
(四)完善內外利率監管控製機製。利率市場化並不是利率的絕對自由化,商業銀行內部要建立控製機製,控製銀行內部利率的設定,完善內部控製製度。政府應建立利率監管部門,實時監督市場上的利率水平,做好利率風險的預測,使市場和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降到最低。
(五)提高貸款定價的能力。商業銀行應圍繞基準利率定價,應根據自身的資金狀況以及風險承受能力進行定價。可以按照客戶的資信情況對客戶和貸款進行定價細分,對信貸風險有更加完善的防控。
結束語
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不斷向前推進,麵對許多問題和挑戰。商業銀行作為受利率影響為明顯的部門,在利率市場化中應辯證看待所麵臨的機遇和挑戰,采取適合自身的應對措施,不斷適應改革,並積極推動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
參考文獻
[1]劉雅然.中國利率市場化及利率政策效應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1
[2]張偉芹.淺議利率市場化下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的發展[J].中國證券期貨,2011(06)
[3]閭嬌蓉.淺析中國商業銀行應對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策略[J].經濟研究導刊,2013(01)
[4]楊辰.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風險的影響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12
[5]盛朝暉.從國際經驗看利率市場化對我國金融運行的影響[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