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新聞娛樂化現象探析(1 / 2)

中國新聞娛樂化現象探析

財經縱覽

作者:王鴻偉

摘要:近年來,新聞娛樂化在我國日益興盛。這種現象不但顯現於各類都市報、晚報,而且滲透於廣播電視乃至網絡。正如陳力丹教授所說:“娛樂新聞和娛樂類的板塊越來越成為傳媒經濟效益的增長點,這是大勢所趨。”新聞娛樂化現象是新聞報道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產物,是媒介發展不可避免的組成部分,在各種新聞報道中不僅報道總量上軟新聞比例高,而且在報道形式上也偏向娛樂化。從英語新出現的單詞“Infortainment”來看,新聞娛樂化即“Information”(信息)和“Entertainment”(娛樂)的結合,人們在娛樂中獲取信息。這也說明新聞娛樂化現象不僅是我國獨有,而是世界普遍現象,我國媒體產業正是為了迎合時代潮流,新聞報道越來越朝著娛樂化方向發展。本文在分析我國新聞娛樂化原因基礎上,結合一些具體案例分析了其正負兩方麵的影響,並試圖對這一熱潮進行冷靜的思考。

關鍵詞:新聞;娛樂化;探析一、我國新聞娛樂化產生的原因

(一)政治因素

中國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時期,媒介所做的一切報道都是站在政府的立場,受政府控製,替政府發聲。隨著政治環境的改變,媒體在這個大環境中也由純粹的政治宣傳轉到更貼近人民生活的新聞,多報道的新聞內容多數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例如:西藏打砸搶燒事件,3.11日本大地震後搶鹽風波等。政府不管出於何種目的都不希望媒介把民眾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這些敏感事件上來,因此如若想把民眾的注意力從這些事件上轉移,政府必須對媒介的新聞娛樂化現象保持沉默的態度,因為政府深知敏感事件會引發大範圍的討論,一些偏激或偏差的輿論會引發民眾對政府、對社會的不滿,當不滿道一定程度後必然會通過某些行動來發泄,很可能是暴力事件,危害社會穩定。媒介傳播的各種帶有娛樂性質的新聞會吸引民眾的眼球,分散民眾的注意力,為政府更好的解決社會問題保駕護航。

(二)市場因素

隨著科技的發展,媒體已經不僅限於傳統的報紙、廣播、電視三大媒介,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逐漸興起,因此也有人稱互聯網為第四媒介。在這種情況下,電視、電台、報紙、期刊、互聯網等傳統方式與現代方式並存,媒體數量激增。有市場就會有競爭,媒介市場的繁也就給各大媒體帶來了競爭的壓力。要想在媒介發展過程中不被淘汰,各大媒體必須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爭取更多的受眾,他們必須從受眾的立場出發,滿足不同的受眾群體對於信息的需求。在媒介浪潮中,往往通俗類,娛樂化的內容更容易為大眾多接受,有人據此認為:市場化等同於大眾化、通俗化、娛樂化,因此,娛樂化是媒介市場化的必由之路,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當然選擇。所以,激烈的市場競爭也是新聞娛樂化產生的原因之一。

(三)經濟因素

對於日益市場化或者具有市場傾向的大眾媒介而言,發行量、收視率、收聽率等已經成為其衡量一切的指標。“在以利潤為取向的文化工業中,創作者主要關心的已不是藝術的審美價值,而是上座率和經濟收益,他們一味迎合雇主的需要,成了消費者的奴隸。”當代的媒體用盡渾身解數搶占市場,以利潤最大化為終極目標。以前的新聞報道注重的是什麼是重要的信息,而現在的報道更注重的是受眾想聽什麼,想看什麼,什麼樣的內容能爭取更多的受眾,因為受眾的數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利潤的多少,因此要爭取受眾使利益最大化。追求利益最大化也催生了新聞娛樂化現象。

二、新聞娛樂化利弊

(一)新聞娛樂化的優點

娛樂能讓人感到舒服,新聞娛樂化以受眾為中心,滿足受眾對信息的需求,並且這種信息讓受眾感到舒服並樂於去接受。美國學者約翰?費斯克認為:“要促使國家新聞和世界新聞在大眾中間流傳,那麼我們評價的標準就必須包括娛樂性。”比如湖南衛視的《播報多看點》為大眾提供生活服務類資訊,提供熱點時事和健康類資訊,這種娛樂化滿足了受眾對信息的需求,在滿足的同時接收了知識。從傳播學的角度看,新聞娛樂化是以受眾為中心的傳播機製的產物,它改變了傳統的報道模式,推動了新聞業務的變革。這種新的方式會讓受眾感覺到不是被告知,而是有種麵對麵的交流的感覺。還有方言播報新聞也是新聞娛樂化導致的新聞業務的變革,對收視率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