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信息作戰人才的定義及其分類(1 / 2)

淺析信息作戰人才的定義及其分類

財經縱覽

作者:曾冬

目前,世界局勢紛繁複雜,敵對勢力摩拳擦掌對我虎視眈眈,一旦真的發生大規模戰爭,誰先掌握了信息,誰就掌握了主動權,因此,必須大力培養信息作戰人才。正確理解信息作戰人才定義及其分類,可以有效促進信息作戰人才的培養工作,意義極其深遠。

既然提到信息作戰,那麼什麼是信息作戰呢?筆者認為,所謂信息作戰,是指敵對雙方在信息鬥爭領域,充分運用己方的信息技術和信息係統手段,影響敵方的信息係統和認知係統,爭奪對信息的獲取、控製和使用權,來取得信息優勢的軍事行動。信息作戰的最高目標是奪取戰役製信息權,主要手段就是在信息和信息技術強力推動下的戰役電子對抗。不僅包括傳統意義上的軟殺傷(通信、雷達對抗等)手段和硬殺傷(反輻射導彈、反輻射無人機等)手段,更包括信息時代的計算機網絡對抗手段(病毒攻擊、網絡防護、信息偵察等)和定向智能武器殺傷等手段。從某種意義上說,計算機網絡對抗和定向智能武器殺傷本身就構成了信息作戰的基本內涵。當然,這並不是說信息作戰是完全以信息為武器進行交戰,也不是說信息對抗行動將完全取代真槍實彈的作戰行動,而是說信息作戰中殺傷兵器的射程、速度和精度將由信息來控製,火力的毀傷作用將由信息來調節,作戰的勝負將由信啟、領域內對抗的結果來決定。因此,未來信息作戰的勝負並不取決於投入兵力、兵器的多少,而是取決於誰能奪取戰場的製信息權、誰能最終獲得戰場信息優勢。信息將成為作戰力量各要素中起主導作用的關鍵要素。

一、什麼是信息作戰人才

所謂信息作戰人才,是指符合信息作戰要求,具有較高的信息科技素養和創新能力,能在軍隊信息作戰實踐活動中做出較大貢獻的新型軍事人才。這樣界定信息作戰人才概念,其意義在於:第一,明確了信息作戰人才的時代性。軍事人才是一定曆史時期的產物,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和戰爭模式對軍事人才的標準和要求也就不同。信息作戰人才自然是新軍事革命發展的必然產物。21世紀,隨著人類進入信息社會,用現代信息科技知識武裝起來的高素質人才和高技術武器將取代軍隊規模數量、機械化程度而成為影響軍隊戰鬥力的主導因素,信息化戰場上的一切人流、物流、財流、時間流、信息流都將轉化成“0”或“1”的數字形式傳遞,一切軍事行動的指揮控製也全都通過信息網絡來完成。在這樣的新形勢下,軍事人才的標準和要求也就有了新的內涵。衡量是不是信息作戰人才,不能用過去機械作戰條件下的人才標準,必須要用信息作戰條件下的人才標準,看是否滿足信息作戰的要求;第二,明確了信息作戰人才的素質特征。國家領導人多次強調指出:“全軍同誌必須居安思危,常備不懈,按照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的要求,努力培養和造就大批高素質的新型軍事人才,紮紮實實地做好軍事鬥爭準備,為維護祖國安全提供堅強有力的保證。”並明確提出新型軍事人才要有良好的全麵素質、複合的知識結構和綜合能力、較強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這就為今後我軍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標準,對人才培養的重心和基點進行了新的定位和聚焦。作為包含於新型軍事人才之中的信息作戰人才,自然也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傳統軍事人才,要具備更豐富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知識和運用這些知識進行創造性軍事實踐活動的能力;第三,明確了信息作戰人才的活動範圍。信息作戰人才必須是在軍隊信息作戰實踐活動中做出較大貢獻的新型軍事人才。軍隊信息作戰實踐活動包括平時的軍隊信息化建設和訓練、戰時的信息進攻和防禦以及國防信息安全建設等內容。因此,其他一些民間的信息產業人才雖然可能具備進行信息作戰的潛能力。但由於他們缺乏相應的軍事素養和軍事訓練,不能為軍隊信息作戰實踐活動做出較大貢獻,所以就不宜包括在信息作戰人才內。

二、信息作戰人才的分類

筆者認為研究信息作戰人才的分類,可以進一步明確不同類型信息作戰人才的內涵與外延,進而科學地劃分不同的類型和層次,加深對信息作戰人才本質的認識,便於我們對其成長與培養規律進行深入的研究。

信息作戰人才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六種類型:

一是信息作戰科研人才。指能在建立信息作戰理論體係和武器裝備研製上做出較大貢獻的軍事人才。主要包括院校、研究機構中的信息作戰專家、學者和優秀科技工作者。要提高我軍信息作戰能力,首先是要盡快建立我軍未來信息作戰指導理論和作戰思想體係,其次要重點發展我軍信息作戰“殺手鐧’’式武器裝備。這兩個目標能否實現。科研人才都起決定性的作用。他們研究成果的實際使用,能係統地解決未來信息作戰在什麼時間打、打什麼、誰來打、用什麼打、怎麼打等重大課題。這對於提高我軍信息作戰能力及實施信息作戰來說,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