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信息作戰指揮人才。指能在信息作戰過程中起到指揮控製作用的軍事人才。主要包括我軍信息作戰力量中的各級優秀軍政領導者。“三軍之勢,莫重於將”。信息作戰指揮人才作為戰爭中的指揮員,在作戰行動中掌握著全局,處於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領導地位。他們具備綜合分析、決策處理信息的謀略能力,能時刻了解敵我情況及戰場態勢,有科學的戰略思維和全局觀點,在信息作戰中能夠自覺地發揮能動作用,善於利用信息技術組織指揮作戰,善於用高超的謀略智勝敵人。
三是信息作戰政工人才。指能在信息作戰中的政治工作領域做出較大貢獻的軍事人才。主要包括信息作戰部隊政治機關中的優秀政工幹部。“戰爭就是政治,戰爭本身就是政治性質的行動。從古以來沒有不帶政治性的戰爭。”信息作戰也概莫能外。未來信息作戰,就交戰雙方而言,既是信息、物力、財力、科技力的較量,也是政治、人心、思想覺悟和心理素質的較量。因此,信息作戰政工人才隊伍能否充分發揮作用,確保我軍戰時贏得人心,提高官兵的參戰熱情和思想覺悟,最大限度地抵禦敵軍對我軍的“心戰”,將對未來信息作戰的勝負起關鍵性的作用。
四是信息作戰參謀人才。指能在信息作戰中我軍司令部參謀工作中做出較大貢獻的軍事人才。主要包括信息作戰部隊司令部中的各級各類優秀參謀幹部。未來信息作戰,突出特點是信息流量大,科技含量高,戰場情況瞬息萬變。指揮員要隨機應變,果斷決策,一時一刻也離不開參謀人才“外腦”的作用。所以,信息作戰參謀人才作為智囊型軍事人才,其完成任務水平的高低,決定著整個司令部工作的好壞,也直接影響著信息作戰的結局。
五是信息作戰技術人才。指能在信息作戰中的主要戰鬥行動——戰役電子對抗(包括通信、雷達、計算機網絡對抗)中做出較大貢獻的軍事人才。主要包括信息作戰部隊的各類計算機專家、指揮自動化人才和優秀技術人員等。未來信息作戰過程中,通信、雷達和計算機網絡上的攻防對抗將成為雙方奪取製信息權的主要內容。因此,那些以各種儀器鍵盤為武器,在計算機程序攻擊、計算機芯片攻擊、“黑客”(Hacker)攻擊和信息防護、信息拒止、信息管理等多種信息攻防作戰行動中大顯身手的網絡技術人才,將站在信息作戰的最前列,是戰場上的真正主人。正如美國國防大學校長塞爾薑中將所說:“年輕士兵和2000年的將軍們將會麵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現在已經看出眉目。諸如l:50000的地圖和塑料套圖、M2型羅盤、表格、簡單圖表顯示器、手臂信號、瞄準具這些早就使用的古老器具,目前正被送進博物館。”對於現代軍人來說,“如果不能像用計算尺那樣熟練地學會使用計算機,在五光十色的將來,也就會變成一個類似文盲的無能之輩”。
六是信息作戰保障人才。指在信息作戰後方保障和技術保障中做出較大貢獻的軍事人才。主要包括信息作戰環境下聯勤保障隊伍中的工程技術人才、專業能手和管理人才等。作為人類戰爭史上兩次帶有信息作戰特點的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的實踐告訴我們:信息作戰的勝敗和後勤技術保障是否有力密切相關,而後勤技術保障是否有力主要取決於是否有與信息作戰條件下的三軍聯勤工作相適應的保障人才。海灣戰爭期間,美國國內外各港口先後向多國部隊運送了13億噸物資,發運和接收了112500輛以上的履帶式和輪式車輛,提供了價值25億多美元的彈藥,共空運54.4萬噸裝備和補給品,海運了340餘萬噸物資和610餘萬桶石油,在7個多月時間裏物資的裝載、運輸、分發等過程始終井井有條,無重大事故發生,有力地保障了作戰的需要。所以說海灣戰爭中美軍戰略目的之所以達成,一大批運用信息自動化技術的保障人才功不可沒。
應當指出的是,以上隻是為了便於研究而從工作職務的性質對信息作戰人才群體進行的宏觀區分,並不是具體代表信息作戰人才個體的要求。信息作戰人才作為一種複合型的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其個體並不能簡單地歸於哪一個類型,並不是隻能具備從事某一工作,完成某一任務的單一素質,而應該是具備從事多項工作,完成多項任務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