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組織危機管理中謠言的應對舉措(2 / 2)

1.發布真實信息,揭示事實真相

當一則謠言就要產生或者傳播開來時,組織應該及時有效地向大眾公布與謠言相反的、完備的、準確的信息,以讓受眾了解真相。發布真實信息的途徑有很多種,可以建立新聞發布機構,例如,召開記者招待會,或者積極接受媒體記者的采訪等;也可以通過網絡發布公告或者聲明;甚至可以在謠言盛傳的媒體上刊登廣告,令人注意的是,雖然此類方法可以將大量的信息傳遞給大量的人,但是,一定要確保廣告信息令人信服,否則會助長謠言傳播。

2.分析謠言,做出正確判斷

謠言的傳播速度很快,造成的後果很嚴重。特別是針對一些組織的謠言通常是令人惱怒。對於一些惡意中傷組織的謠言,往往會給當事方帶來長時間的負麵影響和巨大的經濟損失。在遏製謠言的過程中,分析謠言產生的目的、傳播的途徑等,使組織真正的做到有的放矢。謠言的種類有很多,每一種謠言消解的方法都各不相同,應對其作出正確的判斷。蓄意策劃類的謠言是一種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傳播的謠言,它往往帶都對其它組織的惡意中傷或者攻擊。一方麵,它會損害其他組織的形象,毀壞其他組織打名譽以達到個人的目的;另一方麵,蓄意策劃類謠言中往往還帶有一些牟利性的謠言,這些謠言是謠言傳播者為實現一己之利。針對這種謠言,組織要第一時間公布真相並采用合法的手段嚴懲謠言的製造者。牢騷性的謠言誕生在人們的願望或者期待未能得到實現或滿足時,其本質是一種基於不滿情緒的宣泄。在組織中產生這種類型的謠言,往往是員工對於組織的不滿。組織領導和相關部門應及時做好疏通,了解員工的生活狀況和工作狀況,遏製謠言傳播。誤解性謠言是指造謠者並無主觀先決的惡意,而是在特定時間、環境中基於錯誤認識和判斷造成的謠言,一般也稱為流言。[1]在組織傳播中,此類謠言的產生大多是因為下行傳播的傳播渠道不暢通,或者是因為領導或領導部門公信力喪失,員工獲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或者不相信領導和相關部門發布的信息,而又急切的想獲得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信息,這樣小道消息橫行,謠言傳播加速。對於誤解性謠言,組織部門要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並樹立較強的公信力,使謠言產生的條件喪失,達到遏製謠言的目的。

3.借助第三方力量,澄清事實

針對謠言,組織需要給出令人信服的解釋,最好選擇最具權威性的第三方就謠言提出質疑。第三方可以是行業領域的專家,針對本行業領域能夠提出最專業的,最權威的論證,比如大學教授,國內外知名學者,等等。針對企業組織,第三方還可以是產品消費群體的意見領袖。在人類的傳播活動中,經常為他人提供信息、觀點或建議並對他人施加個人影響的人物被稱為意見領袖。傳播效果的強弱往往跟意見領袖息息相關。要澄清事實,遏製謠言的傳播和再滋生,可以讓意見領袖發表自己的言論以影響大眾對於企業產品的判斷。第三方還可以是政府部門或政府機構的相關負責人或領導人,他們的言論往往能夠代表官方的言論,增加企業的可信度、消除大眾對相關產品的戒心。第三方還可以是最具代表性的消費者或者職工,他們能夠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從而使消費者更能接受企業對於危機的解釋。在謠言產生後,借助第三方力量澄清謠言,往往能夠還原事實真相,建立組織的公信力。對於組織,謠言的傳播往往能夠帶來很大的危機,所以,做好謠言的危機預警機製是十分必要的。在謠言產生後,組織要及時的采取措施,把謠言給組織所帶來的傷害降到最低,使組織健康有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胡百精.危機傳播管理——流派、範式與路徑[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