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服裝貿易的現狀及對策研究(1 / 2)

我國服裝貿易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商界論壇

作者:琳達

摘要: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服裝產品出口國,紡織服裝行業也是中國的支柱型產業。中國服裝貿易發展勢頭良好,但麵臨眾多困難,如貿易摩擦加劇、營銷模式不足等。本文將分析中國服裝貿易行業麵臨的困難與挑戰,並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以促進中國服裝貿易的發展。

關鍵詞:服裝貿易;現狀;對策;研究服裝是人類文明的凝聚物,是人類穿在身上的最生動、最直觀的文明。服裝是當國際貿易中的大宗商品,成為對外貿易中最主要的出口製成品[1]。紡織服裝貿易曆來是中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行業之一。隨著中國加入WTO以及國內外市場接軌的加速,中國服裝產業的逐步發展,形成了較完整的產業體係,具有較高水準的成衣製造能力,並於1994年起成為世界服裝第一生產大國。

一、中國服裝貿易發展的特點及趨勢

服裝貿易,按照通常的分類方法,手套、襪類、披巾以及領帶等都屬於服裝範疇。

(一)服裝貿易增長迅速

長期以來,我國服裝出口規模迅速增長。我國服裝出口額由1990年的168.88億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1591.8億美元,出口額高出十倍多;我國服裝出口的數額在世界服裝出口額的比重是出於上市的趨勢,1990年出口額比重隻有7.95%,2012年就上升到了29.34%,漲幅近六倍。2012年,我國服裝出口額占全國商品總出口額的14.1%[2]。而孟加拉國、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紡織品服裝出口額遠遠落後於我國,我國的服裝品牌的相對競爭力要較強一些。

(二)服裝貿易規模增大

在服裝貿易的規模上,中國遠遠大於印度和非洲國家。比如說印度2009年的服裝進出口貿易總額是251.29億美元,而中國造在1996年就已經遠超這一數字,達到516.49億美元[3]。

(三)中國服裝貿易競爭力大

中國是服裝貿易的順差國。2009年中國紡織服裝貿易順差規模是印度的7.46倍,非洲的8.65倍。在印度的服裝貿易競爭力指數由1996年的0.84下降到2012年的0.74,反觀中國服裝貿易的競爭力指數則呈現上升趨勢,這當中,1996年僅為0.35,到了而2009年已經上升到了0.76,超過同時期的世界其他國家[4]。

(四)中國服裝貿易出口市場廣泛

2012年,我過服裝出口的主要對象國家是美國、日本、德國、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英國、韓國、意大利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國家。吉爾吉斯斯坦在超過十億美元的出口市場中增長速度最為迅速,增幅達到了193.5%,發展成為了我過服裝出口的第六大市場。而美國、日本和中國香港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為13.7%、11.51%和8.64%[5]。

二、中國服裝貿易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服裝設計水平低

在國際服裝行業,我國的競爭能力較低,主要原因是我國服裝設計水平較低。長期以來我國的服裝設計主要是模仿、抄襲,在我國國內做的好的幾個服裝品牌,存在普遍抄襲國外品牌的嫌疑,很長時間以來中國服裝行業抄襲成風,成為中國時裝界的最大悲哀。由於我國有著廉價的勞動力和龐大的市場,大多數的服裝企業基本都是加工國外的品牌,走的是加工型企業的路線,這就為國際品牌和養活國外設計師提供了便利的條件,是的國內服裝企業設計師處於非常尷尬的境地。

(二)服裝產品附加值低

從綜合方麵講,我國的服裝貿易在國際上還是有一定的分量的,但是這種分量完全是指“量”的堆積,而不是“質”的提高,甚至可以說我國服裝在“質”上水平還遠遠不及國際標準,也就是隻重數量,不重質量,甚至有的服裝幾乎沒有附加值。

(三)服裝貿易網絡匱乏

我國服裝品牌設計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我國服裝企業的發展。例如鴻星爾克副總裁魯小虎就曾經指出“中國目前的服裝品牌與國外先進品牌相比,隻是數量嚇你一跳,6000家,甚至目標是1萬家,但是實際上這樣一個目標是不能長久生存的。品牌競爭不是靠店的麵積來取勝”[6]。這句話將我國服裝品牌的營銷剖析的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