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資源依賴視角下我國普通高等教育經費來源格局研究:困境與出路(1 / 2)

資源依賴視角下我國普通高等教育經費來源格局研究:困境與出路

商界論壇

作者:應夢姣

摘要:隨著高等教育功能多元發展和大學發展方式的不斷轉變,我國普通高等教育經費來源格局從一元逐漸走向多元;但由於管理體製集中,對國家財政性經費的依賴性較強,科研經費收入少以及社會捐贈體係不完善等因素,導致遲遲未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經費來源多元化格局。正對上述問題,我國高等教育學校應該積極尋求學校資源優勢;推進辦學經費渠道多元化;協調內外部資源,從而推動教育經費來源多元化格局的真正建立。

關鍵詞:資源依賴理論;高等教育;經費來源;結構多元化引言

當前,我們國家高等教育的總規模達到2300萬人以上,入學率達到30%左右,這一數據隨著大學擴張還在不斷增長。2005年教育部部長周濟在北京舉行的亞洲教育北京論壇上發表演說中提到,我們國家要持續普及高等教育,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確保能在2020年的時候完成高等學校教育毛入學率在40%的短期目標。因此,基於該目標下,涉及到高等教育經費的投入就非常重要。

本文將對目前我國普通高等教育經費來源發展情況,是否真正實現多元化等問題作重點分析,發現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關對策完善經費來源結構。

一、資源依賴理論的主要觀點

在資源學派當中,主要代表是菲佛(Pfeffer,J.)和薩蘭基克(Salancik,G.R.),從他們的主要觀點中可以發現,在一個開放的組織環境中,這個組織要生存、要發展,就需要不斷地從外部環境中獲取自身需要的發展資源,這些資源包括物資資源、財力資源、人力資源、信息資源等等。在獲取的過程當中,這個組織需要和其他擁有這些資源的組織進行溝通與合作,基於這個意義,組織具有對擁有資源的環境具有依賴性。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不斷推進,大學作為一種知識社會組織,其自身的發展壯大會對社會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使得高等學校對外部資源的依賴性隨著需求的增加而增大,同時資源具有稀缺性,越是重要的資源越對高校的發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在競爭日益白赤化的環境中,高校要在這個環境中需求可替代的資源,環境因重要資源的缺乏而延緩自身的發展,積極開發新資源。

二、我國普通高等教育經費來源結構

(一)我國普通高等教育經費來源構成

我國普通高等教育經費來源,按照現行統計口徑可分為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辦學經費、社會捐(集)資、學(雜)費、其他教育經費等五個方麵。

(二)我國普通高等教育經費來源數據分析

1.我國普通高等教育經費總投入不斷增長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到來,普通高等教育總投入經費呈逐步增長趨勢。2001年我國普通高等教育投入總量為1166.5761億元,2006年達到3057.77億元,2011年則達到6291.62億元,2011年投入總量是2001年投入總量的6.9倍。

2.我國高等教育經費來源以國家財政性經費和學雜費為主體,其他經費所占比例小

雖然自1992年國家確立市場經濟改革目標起,我國大學辦學經費從單一渠道逐步走向了多元化格局。但從高等教育經費構成比例上來看,主要以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和學雜費為主,其他經費所占比例非常小。而非財政性高等教育經費中學雜費所占的比重一直超過60%,且增長速度最快,社會捐贈則占不到2%

3.非財政性教育經費所占比重基本呈上升趨勢

從高等教育經費來源財政性教育經費與非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比重分析可得,現在我們國家每年在財政支出這塊都以20%的增幅逐年對高校教育進行投入,但是伴隨著大學經費途徑的多樣化,其收入渠道也增加了許多,所以在2000年到2011這段時間內,非財政性教育經費所占的比例一直維持在50%左右,無太大的波動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