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功能對等理論下習語的英漢翻譯(1 / 2)

功能對等理論下習語的英漢翻譯

商界論壇

作者:胡陽

作者簡介:胡陽(1988.1-),性別:女,民族:漢,籍貫:湖北黃岡,學曆:研究生(在讀),單位:武漢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MTI筆譯。

摘要:習語作為人類的文化遺產,言簡意賅,寓意深刻,形象生動,是文化的載體。由於它鄉土氣息濃厚,含義雋永,所以廣泛用於人們的日常交際和報紙、雜誌及一些文學作品當中。但由於英漢語言和文化體係的不同,英漢習語在意義與表現形式上存在著明顯的差異,習語的英漢翻譯中往往也存在一些問題。

本文主要從功能對等理論出發,探討習語英漢翻譯的策略和技巧。首先,本文介紹了習語的定義、分類,並對英漢習語的特點進行對比分析。其次,介紹了功能對等理論的內涵及其對翻譯的要求。再次,本文分析了習語英漢翻譯中常見的錯誤及其原因。最後,本文探討了功能對等理論下習語英漢翻譯的原則及其技巧,總結出英漢習語的一些翻譯方法。旨在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並準確地翻譯英漢習語,在一定程度上,這對促進中英兩大語言之間的溝通以及中西語言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功能對等理論;習語;英漢翻譯;特征;翻譯策略1.引言

習語一詞的含義很廣,它通常包括成語、俗語、格言、歇後語、諺語、俚語、行話等等。習語作為人類的文化遺產,言簡意賅,寓意深刻,形象生動,具有鮮明的民族色彩和深厚的文化內涵。由於它鄉土氣息濃厚,含義雋永,所以廣泛用於人們的日常交際和報紙、雜誌及一些文學作品當中。但由於英漢語言和文化體係的不同,英漢習語在意義與表現形式上存在著明顯的差異,習語的英漢翻譯中往往也存在一些問題。

2.習語

2.1習語的定義習語作為一個多義詞,並沒有統一的的定義和範疇。一般指那些常用在一起,具有特定形式的詞組,其蘊含的意義往往不能從詞組中單個詞的意思推測而得。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給習語做了如下定義:a group of words whose meaning is different from the meaning of the individual words or the kind of language and grammar used by particular people at a particular time or place.作為自由的百科全書,維基百科對習語也有自己的定義:An idiom is a phrase whose meaning can not be determined by the literal definition of the phrase itself,but refers instead to a figurative meaning that is known only through common use.雖然表述不同,但它們都抓住習語的本質質特征,即習語的意義並不單純的等於各構成成分的意義之和,並且習語的結構相對穩定。

2.2習語的分類

習語一般可以分為俗語、諺語、俚語、典故和動詞短語等。俗語屬於口頭語,適用於日常會話,不宜用於正式的演講或者文章,比如:The washing machine is on blink.這個句子中“on the blink”就是一句俗語,指“機器不靈,出現故障”。諺語是一種精煉的通俗語言和格言,或者是普通真理或勸誡語。例如: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它的意思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俚語是非常粗俗的話語,通常用於言談會話,尤其用於同一社會團體,或一起工作的極為熟悉的人們之間,不用於正式場合,俚語流行的快,消失的也快,看如下例子:kick the bucket,意為“玩完了,死了”。典故是引用古代曆史故事或古書中的詞語,例如:the Trojan horse,“特洛伊木馬”,它取自荷馬史詩中描述的特洛伊戰爭,用來比喻用以使對人、對手上當,誤以為是對自己有利的、最具破壞性的人或事物。

3.功能對等理論

為使源語和目的語的之間的轉換有一個標準,減少差異,尤金?A?奈達從語言學的角度出發,根據翻譯的本質,提出了著名的“動態對等”翻譯理論,即“功能對等”。他指出“翻譯是用最恰當、自然和對等的語言從語義到文體再現源語的信息”。奈達有關翻譯的定義指明翻譯不僅是詞彙意義上的對等還包括語義、風格和文體的對等,翻譯傳達的信息既有表層詞彙信息也有深層的文化信息。“動態對等”中的對等包括四個方麵:詞彙對等,句法對等,篇章對等,文體對等。在這四個方麵中,奈達認為“意義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為了準確地再現源語文化和消除文化差異,譯者可以遵循三個步驟,即完全對等,語義文化對等和重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