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試析新形式下大學英語以及其教師的發展趨勢(1 / 2)

試析新形式下大學英語以及其教師的發展趨勢

商界論壇

作者:萬李

摘要:英語作為世界語言,它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已經滲透到我國教育的各個層麵。隨著基礎英語的推廣,大學英語在教學內容和模式需要得到適當的改革,專業英語已經國際趨勢。早這樣的趨勢下,大學英語教師應該充電自身,補充專業英語知識;改變教學模式,變為實用英語教學;同時傳授英語背後的文化。

關鍵詞:行業英語;實用;英語文化英語作為當今世界上使用最為廣泛的交流工具,它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無論在政治,經濟,教育,旅遊,交通等多方麵都有英語的使用。英語教育必然成為了一種素質教育,而且在教育國際化的今天,學會並熟練掌握英語是新時代公民必須要具備的能力之一。中國發展越來越強大了,國際交往也越來越頻繁,某種程度上,掌握了英語也就掌握了話語權,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也是展現出個人風采的基礎。

為了確保我國公民能夠緊隨世界趨勢,熟練掌握英語語言,推動我國社會發展,我國在改革開放以來陸續在學校開展了英語教育,從最初的高等教育推延到現在的義務教育階段,英語熱在中國持續了三十年。從1978年高考英語全國統一命題以來,三十年間英語教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77年恢複高考英語的第一年,隻有外語專業的考生參加外語考試,各地自主命題。1978年全國統一命題,從1979年到1982年,英語成績按照10%,30%,50%,70%比例計入總分,英語地位逐年提高,1983年,英語成績100%計入總分,英語教育正式確立了自己的地位。

英語教育成為了“不願意輸在起跑線上”的學生和家長們共同的任務,隨著英語改革的深入,英語教育出現了多種形式的變化。但歸根結底,國家的現代化發展,必然會走國際化的道路,提升國家現代化,國際化的水平,提升國家的國際競爭力,都離不開外語。外語作為大學和專業的基本要求和控製標準,對於人才的個性化發展和分類指導很有必要。

英語教學在整個教育體係中主要是兩個目的:第一就是英語語言本身的學習和運用,第二是加強對英語語言文化的理解。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之一。英語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學習二十六個字母的各種不同的組合,而是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有意識的有目的地對其所隱含的文化含義進行學習,讓學生能了解比對兩種文化不同的文化,英語教學要教學學生責任感,學會與人相處,學會控製情緒,擴大思維能力,改變看待社會的角度,提升人的包容性,端正心態,這樣的英語教育才是成功的。

目前我國的基礎教育階段英語是要通過基礎的英語語言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英語基礎課程教育從小學,甚至是幼兒園開始,在經過了多年的英語語言學習,學生普遍能夠掌握基本的英語運用能力。然而在這樣漫長的英語教育過程延長到高等教育階段,隨之而來的多年的應試教育模式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學校將英語的相關考試,如英語四六級通過率作為衡量英語學習好壞的唯一的指標,學生不得不在考試的壓力下過分注重筆試的能力,再次陷入到應試教育的泥塘中,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很多學生甚至對於大學階段自身的英語產生了懷疑,認為自己大學英語水平比入學前進步不大,甚至產生了退步。真實的原因是隨著英語教育的普及,入學的大學生英語水平普遍較之從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大學公共英語和基礎階段的英語在教學內容上存在重複,對於這樣的教學內容,英語能力好的學生沒有興趣,學習積極性不高,英語能力差的學生無法緊隨教學進度,學習積極性也不高。英語教學中仍然將語言學習作為大學英語教學的重點也就是通識教育(ELLE)顯然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了,而應試教育的傳統模式讓長時間疲憊的學生更加難以接受。

那麼新形式下,大學英語教學存在的意義和出路是什麼?實際上,世界上90%以上的學術文章都是用英語發表的,尤其的高等教育和科研的學者,靠著閱讀翻譯出來的資料來做研究在時間上和資料的正確性上有欠缺,所以英語在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的存在很有必要的。Hyland&Halp-lyons曾說過英語越來越多地作為傳播學術知識的主要語言這一事實改革了無數大學生的英語學習經曆,因為他們現在必須熟練掌握學術英語,才能了解他們所學的專業學科,並自如地在其中遨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