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教學中師生不良情況的分析
商界論壇
作者:穀振平
作者簡介:穀振平(1976-),女,漢族。單位:張家口學院。主要研究方向:音樂學。
摘要:在聲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會出現各種不良的情況,從而影響到教學的效果,本文將分別從師生兩方麵進行分析。
關鍵詞:聲樂教學;不良情況;分析聲樂教學需要師生的共同配合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總會出現很多問題,從而直接影響到聲樂教學的效果。除了教師講授聲樂理論,講解歌曲,做聲音的示範和學生的嗓音條件以及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和理解力會影響到聲樂的教學效果以外,還有許多其他的因素也會關係到教學效果的優劣。下麵分別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麵來分析聲樂教學過程中師生出現的各種不良情況。
教師的不良情況分析
1.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對學生提要求隻強調做到好的效果,如位置高、共鳴要大、字要靠前、聲音要有支點等等。可以說好的聲音裏都會有這些效果,因此,提這類要求本身並沒有錯。但這樣做並未指出做到這些要求的方法,而隻是從效果要求效果,學生即使明確了效果是什麼,也很難把它們做到位。
對於這樣的問題,教師在告訴學生應該達到什麼樣的聲音效果的同時,必須要用具體的方法教他們如何達到這些效果。
2.教師經常著眼在學生的缺點上,大部分時間與精力都用在糾正學生的毛病上,認為一切建設性的訓練,必須在毛病盡除後才可以開始。學生唱不好時,教師就在學生身上找原因。比如,發現他的舌根緊,就強調先放鬆舌根,把一切唱不好的責任,全歸到舌根不放鬆。學生的舌根可能是緊,但是指出這個缺點和強調先把它放鬆,並不能解決這個困難,反而得到相反的結果引起其他的副作用。
教師必須要注意,不能把眼光盯在學生的某一個具體的毛病上,而是應該從聲樂訓練的全局出發,一邊解決他的毛病一邊對他進行全方位的訓練,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聲樂能力同時又會逐漸淡化他的毛病。
3.教師的要求隻限於提學生缺點的反麵。比如,發現學生渾身緊張,就指出太緊張了,應該全身放鬆;氣息淺了就要求吸得深些;聲音散了就要求把聲音集中一些;聲音虛了就要求多用力,或者要求找到支點;聲音太衝了就要求少用力……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學生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任何缺點都會有它生理和物理的根源,如果一提它的反麵就能把它糾正,那未免把問題看的太簡單了。如果是這樣要求學生,那麼教師的作用似乎隻是培養學生有糾正缺點的願望就夠了。
教師發現學生有什麼問題,首先要客觀地為他們分析導致這一情況發生的原因,然後教他們用什麼具體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
4.有的教師片麵強調聲音要通,認為聲音能通,一切技術上的困難就會迎刃而解。確實,好的歌聲能給人一種很通暢的感覺,可是這僅僅是若幹好現象中的一個。如果聲音不通,教師的要求往往就會集中在打開喉嚨,提軟口蓋,舌頭放平,張大嘴等等。學生認真按照這些要求做了以後,發現很難做到字正腔圓,聲音往往比較僵硬,因為按照那樣的要求去做會把若幹部位不合理地固定下來,這樣就嚴重地妨礙了咬字的靈活性。
對學生的歌唱狀態提出要求時,教師一方麵要讓他們做到位,更重要的一點是,一定要讓他們感覺到協調舒服,如果學生感到很別扭很難受,那應該立刻讓他們做出相應的調整。
5.有的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對學生提出的要求前後不一致,在學生回課時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要求。對學生今天主張這樣明天又建議那樣,會使學生無章可循,苦惱不堪的,這種沒有原則的要求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學生不是亂練就是不練。
教師在授課中對學生提出的要求一定要前後一致,給學生傳授的知識必須是非常肯定的,決不能模棱兩可。在講一個知識點時要講透,並且要反複地強調,直到學生真正掌握為止。
6.有的教師喜歡讓學生常聽名家的演唱,在課堂上大部分時間用於聽唱片,用來教唱的時間很少,布置課下練習也不具體,主要是希望學生自行摸索。不可否認,聽名家的錄音確實有助於教學,但這也隻能是一種輔助方式,而不是教學的主要手段。如果聽錄音就能解決唱的問題,那麼聲樂教師的作用又體現在何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