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疆農村職業技術教育淺析(2 / 2)

2.4農村成人職業技術教育學校的師資力量和科研水平品遍不高

新疆喀什市周邊2013年開始設立成人技術培訓的學校,針對農村再就業而設立的。由於此學校距離城市較近,有一定的師資力量,教育的質量也得到了保證。但是,在新疆的的偏遠地區,尤其是距離撐死較遠的地方,農村在繼續教育請不到好的老師,長期以來,學校無人問津。目前偏遠地區的農村職業技術教育利用率為27.5%。更沒辦法進行科研一說。農村是一個欠發達的地區,交通信息不發達,基礎設施落後,社會保障不完善,很多高素質人才為了生存一般會選擇留在城市生活,隻有極少數會為了農村的建設發展留在農村,長期以來造成了惡性循環,農村沒有或是留不住人才,農村的職業技術教育學校成為一個空學校,沒有適合的老師,也沒有願意來的學生。更無法從事科學研究。

3.對策建議

3.1引進高素質農村職業技術學校的老師創新農村教師補充機製

通過實施師資隊伍基礎建設工程、“領軍人才”工程、國際化戰略人才計劃等,推進人才強校進程。打造高質量的“雙師”素質教師隊伍,一方麵從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單位引進,另一方麵讓教師到校外頂崗實習,去年更是加大了“走出去”的力度,要求教師全職進入企業,並參與企業考評。

3.2完善農村實用人才社會保障

在加快推進城鄉社會保障的同時,以《社會保險法》實施為契機,對農村實用人才給予保障待遇政策的重點傾斜,為其安心農村發揮才能提供堅實的基礎。特別是,生產能手和農村經紀人等優秀生產經營人才,要給予重點扶持。牢固樹立不唯學曆、不唯資曆、不唯身份,注重技能、注重業績、注重貢獻的選人用人理念,堅持職稱政策向基層一線傾斜,為農村實用人才幹事創業創造良好環境。大力培養和使用農村實用人才,是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培養和造就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為全麵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

3.3合理設置課程內容,加大教學與實踐的互動

注重教學的生活化和現代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於從教育生活實際、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際,找準理論與實際的結合點,並在此基礎上講清基本概念,防止繁瑣的抽象名詞的推導與詮注。認真鑽研教材,充分領會概念、原理、原則等的精神實質和內涵,以及它對教育工作實踐的指導意義,突出重點和難點,抓住疑點,結合教學指導學生閱讀有關資料,包括教育書籍、報紙、刊物,以擴大學生知識視野和了解教育實際,提高教師教育類課程的教學效果。並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

參考文獻:

[1]李金鳳.壽光市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研究[D]: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

[2]鞠進增.諸城市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研究[D],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2008.

[3]向朝陽.農村實用人才培養機製創新的戰略思考[J]:中國人才,2010第01期.

[4]劉春梅,邱建民.對加快新疆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思考和建議[J]:新疆農業科技,2012第05期.

[5]朱紹源.新農村建設中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問題研究——以山東省東平縣為例[D]:山東農業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