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國際化“千裏不解鞍”,灰度妥協更顯智慧(5)(1 / 2)

【印度的間諜軟件說】

由於曆史遺留問題短期內不能徹底解決,中美關係時好時壞,而這種政治環境造成超級大國美國對中國的發展和中國公司的擴張長期懷有警戒之心。與此同時,在南亞的印度,多年來,其國家規劃總是打出“趕超中國”的口號,所以對於中國公司在其境內的擴張也進行了鉗製。

2010年4月,印度通信部曾出於安全原因,禁止進口中國生產的電信設備。印度通訊和信息技術部解釋說,這隻是“否決了購買建議”,並不是正式禁止購買中國華為的電信設備。

2010年5月,印度擔心來自中國的電信設備製造商在設備中嵌入間諜軟件或技術對印度國家安全造成威脅,要求華為在一個月內披露其公司所有權的全部細節。華為否認了在其通信設備上安裝間諜軟件的說法,並表示公司將配合印度政府,隨時接受該國政府對華為印度研發中心的檢查。華為高管表示:“我們歡迎印度政府對華為的設施進行檢查,我們將就此予以配合。”

此前印度有人傳言,華為在印度的研發中心,部分區域不允許印度員工進入。華為相關人員出麵澄清:“印度員工可進入該研發中心的任何區域,該中心不存在任何僅允許中國高管進入的區域。”隨後,華為印度公司高管同印度總理辦公室等有關部門的官員舉行了會談,協商解決辦法。

為了打消印度政府的疑慮,華為作出了一係列努力。華為計劃投資5億美元,在印度第四大城市——欽奈市附近設立電信設備生產廠並選定廠址,甚至表示願意公布其網絡係統的源代碼,以證明其設備不存在安全威脅。在華為的努力下,印度政府也沒有什麼理由拒絕華為在印度的發展。

華為很早就進入了印度市場。1999年,華為在班加羅爾市組建了研發中心。2002年,華為開始在印度市場銷售其產品。此後,華為在印度市場的銷售收入逐年穩固增長。2009年,在印度的合同銷售額已超過900億盧比(約合20億美元)。印度BSNL/MTNL、Reliance(信實電信)、Tata Indicom(塔塔電信)和Bharti Airtel(巴帝電信)等電信運營商皆為華為的重要客戶。

不過,近幾年來,印度不知出於什麼目的屢屢向中國公司開刀,一會兒說嵌有間諜軟件,一會兒說威脅國家安全。可見,中國企業在印度的擴張讓印度人害怕了。

事隔不久,印度又發難。2010年7月,印度情報部門列出25家中國公司的“黑名單”,認為這些公司威脅到印度的安全。這些公司包括華為、中興通訊、聯想、日海通訊、武漢烽火科技、UT斯達康、通宇通訊、國人通信、邁普通信等設備供應商。這次“黑名單”是之前印度禁止進口華為電信設備的升級版。看來,印度人比美國人還要警覺。

2010年8月,印度通信部的禁令部分解除,印度運營商可以從華為進口部分設備,而不能購進全係列產品。貿易這一頭剛剛解禁,出入境這一頭又出現問題。2011年1月,印度以間諜罪為由拘禁3名華為員工。華為否認印方間諜的說法,華為在印度的發言人表示,公司已知曉此事,正與當地相關部門通力合作,確定事實情況。

由於印度市場的需求,加上當地政策變動較快,2012年1月,華為印度業務高層透露,華為已暫時取消印度工廠創建計劃,並與新加坡偉創力國際公司的印度工廠簽訂當地通信設備生產合同。華為考慮由於印度本地的通信設備需求不高,成立新的當地生產工廠毫無意義,通過為其他廠商供貨的方式,也可以在印度銷售通信設備,而且運營成本要低很多。

美國和印度的政治濾鏡,在一定程度上鉗製了華為在當地的發展與擴張,不過這正是考驗華為國際化智慧的時候。華為人唯有不斷創新,不斷進行思想的艱苦奮鬥,才能找到一條適合當地的突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