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的網絡攻擊說】
華為進軍澳大利亞市場,也遭受了一記重拳。澳大利亞政府為了保護家門口的全國寬帶網設備,居然不顧中澳貿易夥伴雙邊關係協定,單方麵拒絕華為參與公開、公平的競標活動。
2012年3月,當華為野心勃勃想在澳大利亞拿下幾百億澳元的政府大單時,澳大利亞政府卻拒絕其競標。澳大利亞政府給出的理由居然是擔心來自中國的網絡攻擊。該項目是澳大利亞全國寬帶網設備項目,總投資達359億澳元(約合378億美元),計劃為93%的澳大利亞家庭和企業提供光纖網絡連接。澳大利亞政府擔心,如果華為這一家中國公司競標成功,那麼,整個國家的寬帶網都會在別國公司的控製之下,這將對國家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事件發生之後,中澳媒體嚴正質疑澳大利亞政府的行為,澳大利亞政府為了“自圓其說”,除了擔心網絡攻擊之外,還羅列了華為一係列的問題,這些問題包括華為是軍人掌舵、運作不透明、與政府有關聯。澳大利亞政府解釋說,華為的總裁任正非曾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而且他從不接受媒體采訪,華為的運作也不透明、不公開。澳大利亞政府還認為華為與中國政府有關聯,因為在很多中國政府的商貿活動中,人們都能看到華為的身影。如在2010年11月,華為董事長孫亞芳曾經參加了胡錦濤主席訪問法國期間的中法經貿合作項目簽字儀式,並與巴黎工商會會長皮埃爾?西蒙分別代表雙方簽署了合作協議。
2012年4月,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表示中方高度關注此事,並認為澳大利亞政府以安全為由拒絕華為參加澳大利亞全國寬帶網設備項目投標有失公平。在中國商務部的高度關注下,澳大利亞政府開始慌神了。如果中國政府給以嚴厲反擊,那麼,中澳良好的貿易夥伴關係即將破滅,幾百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將發生戲劇性逆轉。澳大利亞政府也在懊悔此事因小失大,隻不過既然拒絕華為的決定已經作出了,隻能“繼續維護原判”,如果朝令夕改,澳大利亞政府的公信力將大打折扣。澳方向中方表示,希望這件事不會損害雙邊關係大局,同時歡迎華為繼續在澳開展業務。
為了避免類似事情的發生,2012年4月10日,中澳雙方簽署了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合作備忘錄,重新申明雙方將按照“互利互惠,政府引導,商業運作”的原則,鼓勵和支持兩國企業在基礎設施領域開展投資合作。中澳企業可以在基礎設施的規劃設計、管理谘詢、工程建設、運營和設備供應等方麵展開自由合作,雙方不能單方麵拒絕商業機構參與競標,也不能損害中澳雙邊關係大局。
在中國政府高度關注此事的同時,華為方麵也積極進行了危機公關。為嚴正申明華為是一家100%的商業公司,沒有“中國軍方”背景,華為積極借助澳主流媒體渠道作了一係列澄清性報道。華為澳大利亞公司董事會主席約翰?勞德還接受眾多媒體的采訪,並告訴主流財經媒體《澳大利亞金融評論》說:“華為對澳大利亞而言不是安全威脅,這就是為什麼我擔任董事會主席、布倫比先生和唐納先生擔任董事會成員的原因。”
約翰·勞德指出,澳大利亞政府的行為是不明智的,因為在華為澳大利亞公司中,有很多澳大利亞政府的前任官員擔任重要職位,如果華為對澳大利亞有威脅,難道這麼多本土官員在裏麵都做“睜眼瞎”嗎?約翰?勞德本人兼任多個澳政府谘詢機構的職務,現出任華為澳大利亞公司董事會主席。布倫比則是維多利亞州的前任州長,現任華為澳大利亞公司董事會成員。唐納是任期最長的前外交部長並曾長期擔任自由黨領袖,現任華為澳大利亞公司董事會成員。在華為有效的危機公關下,澳大利亞媒體開始反思,有些媒體還將矛頭指向澳大利亞吉拉德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