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並購科龍案例分析
商界論壇
作者:唐朋
摘要:青島海信空調有限公司於2006年4月24日以非同一控製下企業控股合並廣東科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並於當日,科龍電器正式發布公告稱,顧雛軍所持科龍2643%的股份確定以68億元的價格轉讓給海信空調。
本案例著重從青島海信空調有限公司控股合並廣東科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的會計處理出發,來說明非同一控製下控股合並賬務處理方法,從而分析非同一控製下控股合並與同一控製下的控股合並的異同。
關鍵詞:企業合並;控股合並;非同一控製
一、案例公司介紹
(一)合並方簡介
青島海信空調有限公司(海信集團)
(1)簡介:2004年,海信集團實現銷售額273億元,旗下擁有彩電、電腦、手機、空調、冰箱、地產等核心業務。其中彩電、冰箱資產都已裝入上市公司,空調、電腦、手機、地產資產仍在集團內。海信地產業務成為支撐集團盈利的重要支柱。
(2)市場地位:海信是中國最大的變頻空調製造商和銷售商,2000年3月,一場“工薪變頻”營銷戰讓海信空調異軍突起,就此奠定變頻空調霸主地位,2004年,海信空調在變頻空調市場上擁有60%的市場占有率。2002年4月,海信集團通過合資的方式控股雪花冰箱,介入冰箱製造業務。
(3)業內評價:蘇寧電器全國冰箱、洗衣機銷售負責人錢經理介紹,上半年海爾冰箱在蘇寧全國門店為銷售冠軍,科龍列第二,但兩者相差不大,海信冰箱份額較小。如果海信入主科龍,在冰箱市場與海爾絕對有一拚。
(二)被合並方簡介
廣東科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1)簡介:2004年,作為白色家電業的龍頭企業,科龍電器2004年銷售額84億元,旗下擁有科龍、容聲、康拜恩、華寶等冰箱、空調品牌。科龍電器的冰箱業務重奪全中國冰箱的銷量冠軍,並在外銷業務上取得了875%的增長率。
(2)市場地位:根據科龍2004年年報顯示,科龍旗下科龍、容聲、康拜恩3大品牌冰箱總銷量位居全國第一。在空調市場,科龍穩居行業第4位,2004年科龍空調收入同比上升68%。在科龍出事前的今年一季度,其空調業務收入還同比增長3457%。
⑶統計數據:國家統計局行業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2004年科龍旗下的三個冰箱品牌總銷量居行業第一,第11次奪得全國銷量冠軍。而科龍新聞發言人此前曾表示,如果資金充足,科龍可以在3個月內就恢複到5月的生產銷售水平。
二、企業合並
廣東科龍電器2005年4月29日,年報報出6000元巨虧。截止8月31日,涉訴訟案件108件,標的額共計人民幣594,144,5333元。7月6日,承認有股份出售意向。2005年9月9日青島海信空調有限公司(下稱海信空調)與廣東科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龍電器、科龍,股票代碼000921)原大股東廣東格林柯爾企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林柯爾)簽署股權轉讓協議,以9億元收購後者所持有的科龍電器2643%股權。近半年後,2006年4月24日,科龍電器正式發布公告稱,顧雛軍所持科龍電器2643%的股份確定以68億元的價格轉讓給海信空調。
三、廣東科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數據
(1)科龍會計政策會否調整
我們無法通過公開渠道獲取海信集團會計報表,因為其並非公眾公司。但根據青島市財政局製定的青財會[2003]76號文件《關於在我市全麵執行有關問題的通知》,海信集團自2004年1月1日起應該已全麵執行《企業會計製度》。鑒於海信電器是海信集團的子公司,而根據相關會計準則有關問題解答(二)》(簡稱“問題解答(二)”)和財政部《關於執行《企業會計製度》,“為了便於編製合並會計報表,納入合並會計報表範圍內的母子公司,應當采用相同的會計政策”。因此我們可以推斷海信集團的會計政策與海信電器應該一致。故而如果海信集團將科龍電器納入其合並會計報表範圍,還將麵臨科龍電器與其會計政策不一致的問題。
(2)關聯關係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