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鹿肉宴追權奪利 設毒計收服元胤(3 / 3)

為了更好地籠絡範文程,多爾袞在花廳裏備下了酒水,早早地候在廳裏,準備與他煮酒暢談。範文程到的時候,他已經等了好一會兒,見他一來,多爾袞立刻滿臉堆笑地伸手請入座。

“範大人,一路辛苦。路上有積雪,過來時可還方便?”多爾袞寒暄著暖場。

“雪路難行,有勞王爺派人來接微臣。路麵濕滑,耽擱了不少時間,讓王爺久等了。”範文程不卑不亢地作了揖說道。

“範大人坐下說話,你我之間不必拘禮。本王已備下薄酒,今日可以與大人把酒暢談。”多爾袞笑著招呼他坐定後,又接著說:“昔日你們漢人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說法,本王遇見了範大人之後,才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

“王爺抬愛了,文程隻是一介書生,怎能與王爺這樣的蓋世英雄相提並論。”範文程謙虛地欠了欠身子。

“範大人,你不必自謙,在本王的心中,你一直是咱們大清的福星。若是當初沒有你的輔佐,咱們大清一路開疆擴土,恐怕不會來得這麼順利。這一杯,是本王代先帝、代愛新覺羅家族感謝你的。”說著,多爾袞舉起了手上的酒杯。

範文程見狀立刻站了起來,恭敬地說:“王爺,能為太宗、為大清分憂,是文程的福分。太宗對文程有知遇之恩,文程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

多爾袞見他如此防備,心中不由掠過一絲不快,覺得他太過虛偽。但此刻他有求於他,自然不能多說什麼,隻好笑著請他坐下:“範大人,如今不是在朝堂至少,你我同朝為臣,在我的府上,你不必如此拘束。今日我請你到府上來,一則為了敘舊,二來則是為了南方的事情,想與你一同商議。”

“南方?王爺,李成棟已死,湖廣地區的失地也已收複,不知王爺所說的,是什麼事?”範文程聞言有些不解。

“李成棟雖死,但偽明勢力尚不能完全拔除,此為本王心頭一大患也。現在我軍在廣西地區占據優勢,但單靠孔有德一人的兵力苦苦支撐,終非長久之計。雖然有德前不久剛剛攻下全州,戰勢一片大好,但若想趁熱打鐵收複桂林、柳州等地,恐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多爾袞歎了口氣說道。

“那麼王爺的意思是……要將李成棟手中的五萬精兵收編麼?”話已至此,範文程已大概明白了他的心思。

“嗯,範大人果然心思清明,本王確有此意。”多爾袞點頭答道。

“可是王爺,您的想法雖好,此事卻仍有一處不妥。這李成棟對咱們大清先降後叛,帶著他的那幾萬人馬先打前明,後反大清,表麵上說著什麼民族大義,實際上卻是個不折不扣的投機小人。那些一直跟隨在他身邊的將士,雖然能征善戰,咱們卻很難有把握他們與李成棟不是一丘之貉啊!萬一他們先是假意招降,後又舉兵謀反,那到時該如何是好?”範文程有些憂慮的說道。

多爾袞見範文程所慮與自己不謀而合,欣慰地笑了起來,對他說:“範大人,你與本王真是心有靈犀啊!你所擔憂的,也正是本王目前最大的顧慮。今天本王請你來,就是想與你好好商討一下這件事的可行性的。”

“即使如此,那王爺心中,可已有了初步的計劃?”範文程問道。

“並沒有。”多爾袞笑著搖了搖頭。

“這……王爺,文程這裏倒是有一個初步的想法。”範文程遲疑了一下,說道。

“範大人請講。”多爾袞一聽他已有了想法,心中不免有些驚喜。

“這李成棟有一一子,名叫李元胤,原本是儒家子弟。李成棟為盜時,將他擄了去,養以為子。他自少年時代起,就一直跟隨李成棟出生入死,他讀過書,頗知大義,而且心計密贍,有一定器量。陳成棟的部下,最服的就是此人,他被他們稱為少主人。文程以為,若是咱們能勸服他歸清,那麼一切將迎刃而解。”範文程答道。

“這好辦,現在李成棟的殘部,正被咱們圍困在大庾嶺。隻消讓孔有德多帶些金銀財寶前去招降便是。”多爾袞聞言,也漸漸想起了這麼一號人物來。當初李成棟歸清時,他曾親自為他授文書官印,當時,那李元胤也在現場。

“王爺,使不得、使不得。這李元胤不是俗人。他與他的義父比起來,可有很大的差別,他倒算得上是一個頗有民族大義的人。李成棟會突然叛清,跟他的不斷遊說,也脫不開關聯。”範文程與李元胤也打過幾次交道,對他的為人,有一定的了解。直覺告訴他,要讓李元胤降清,並不容易。

“那依範大人之見,咱們應該怎麼做呢?”聽他這麼說,多爾袞心中也漸漸有了主意。

“王爺,文程以為,對待君子,決不能用利益誘惑之,這樣隻會適得其反。倒不如由王爺親筆修書一封,在信中將自己天下大同、滿漢一家的理念告知李公子,讓他主動歸心,也許效果會更好。如今偽明朝廷腐敗無能,根本就是一盤散沙、群龍無首。不論是李成棟的死,還是金聲桓的覆滅,都與偽明朝廷的見死不救脫不了幹係。我倒不相信,李元胤對這一次的一敗塗地就沒有任何的想法。”範文程望著窗外,臉上流露出了勝券在握的表情。

“範大人果然高見。依範大人所言,咱們是要離間李元胤與南明朝廷之間的關係,然後讓他們對彼此都不再信任。到他走投無路的時候,再向他施以援手。”這樣的事情,他們已經做過很多次,對袁崇煥是這樣,對洪承疇也是這樣。出了個別難啃的“硬骨頭”之外,大部分時候,這個計謀都是能夠得逞的。至少,這一招兵不血刃,最壞的結果,也不過就是喪失一個可能會成為好幫手的將領罷了。反正,明廷一向猜疑心中,反間計屢試不爽,隻消一份偽造的往來信件,就足以毀掉他們對一個忠臣的全部信任。

多爾袞與範文程在酒桌上商議好具體的細節後,便造好文書,按照計劃開始實施。可憐那一心為明出生入死的李元胤,就這樣不明不白的失去了偽明朝廷的信任,成了一顆棄子,連同那五萬將士,一同被他們就這樣丟在了大庾嶺,自生自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