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團隊溝通的誤區(2 / 2)

沒有溝通,就沒有管理。溝通不良幾乎是每個企業都存在的老毛病,企業的機構越是複雜,其溝通越是困難。往往基層的許多建設性意見未及反饋至高層決策者,便已被層層扼殺,而高層決策的傳達,常常也無法以原貌展現在所有人員之前。

美國著名的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說過:“未來競爭將是管理的競爭,競爭的焦點在於每個社會組織內部成員之間及其與外部組織的有效管理溝通之上。”

某玻璃廠產品很暢銷,企業效益也很好,但主要領導通過國內外考察,意識到該產品兩年後必須會因為中國加入WTO而麵臨國外產品衝擊的危險,於是決定立即引進新的生產線,生產新產品。由於資金不足要求全廠員工集資,規定不集資的就下崗。職工對此怨聲載道,產生強烈的抵抗情緒,認為那是領導想好大喜功。廠裏原計劃集資200萬元,結果隻實現了十分之一。兩年後果然受到了市場衝擊。

這則故事說明了,領導隻要求員工執行決策,而不與員工溝通。所造成的後果就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公眾懷疑決策的可行性,因為他不了解決策的目的、來源;二是公眾對領導的決策抱“無所謂”態度,因為決策是領導的事,與員工無關。

溝通是管理的高境界,許多企業管理問題多是由於溝通不暢引起的。

柳葉是一個護理醫院的總經理,她手下有7個主管,125個員工,董事會決定裁去5個員工,因此她在星期五的早上寄出125封信,把她準備裁員的計劃向125個員工作了陳述。下一個星期一的早上,當柳葉步入辦公室時,她感到十分異樣,她發現所有的主管和員工似乎都炒了她的魷魚,因為她在那天早上失去了她以往的權威,所有的指揮全部失靈了。

柳葉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缺少溝通。第一她沒有與她的7個主管溝通,7個主管全然不了解她在上個星期五所做的事情。第二沒有選好適當的方式,她發出的125封信使每個員工感到不安全,因此她們在星期一早上聯合起來抗議柳葉的計劃。雖然裁去5個員工是董事會的決定,但如何辦好這件事,卻需要一定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方法。柳葉顯然對溝通缺乏研究。

還有一部分的員工總是認為溝通是上司對下級,哪有下級主動去找上司溝通的。這種偏見貽誤了員工主動與上司溝通的機會,結果是背著沉重的十字架而不能自拔。

小王是一家公司的程序員,有一陣子老是受上司的冷落,盡管小王的業績比較突出,可在業務會上,上司很少表揚他,倒是那些業績平平的同事成了上司心目中的新寵。小王幾次想跟上司溝通,詢問上司對他的看法,可小王每當想敲上司的辦公室門時,又猶豫起來,趕緊縮回手。直到有一天,還沒到公司統一發工資的日子,上司卻通知他去財務部領工資,他才知道被公司解聘了。他百思不得其解。原來公司領導聽說小王在外偷偷搞兼職,有吃裏扒外之嫌。

其實小王是受冤的,他根本就沒有在外兼職,是他的同事嫉妒他業績出眾,打了小報告誣陷他的。如果小王及時地跟上司溝通,弄明白上司冷落他的原因,予以澄清解釋,事情就不會發展到如此悲哀的地步。

溝通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不容置疑,良好的溝通能力也是企業管理者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如何使溝通更有效也是企業管理者應該著重研究的對象。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在與下屬溝通時一定要做到對症下藥。要選擇準確的表達方式,注重傾聽的藝術、關注效果的反響;更要注意自己不要走向溝通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