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XP在原有的Windows 2000代碼基礎之上進行了很多改進,並且針對家庭用戶和企業用戶的不同需要提供了相應的版本。

在Windows XP發布後,微軟開始著手研發下一代操作係統,Longhorn計劃孕育而生。其實早在Windows XP推出之前,微軟就已經開始規劃下一代的操作係統。新的操作係統要具有前所未有的操作體驗和徹底阻隔病毒的安全性。而且,Longhorn也將是微軟第一個全麵支持64位硬件結構的操作係統。

2005年微軟正式細分了Longhorn係統,將Longhorn分成了家用版的Vista和麵向企業的Longhorn,在其後的一年裏,微軟分別推出了兩個RC版來測試Vista的穩定性。

現在,Windows Vista係列已經全麵上市,而微軟的係統創新之路還在繼續。從MS-DOS到Windows,從Windows 1.0到Windows vista,二十多年來可謂曆經風雨,微軟由名不見經傳的工作室,已經成為富可敵國的IT巨鱷。

上癮後,再收錢

最初,微軟是靠收取MITS公司的軟件許可費度日,當時MITS公司每月售出幾千台機器,卻隻能賣出幾百套BASIC,盜版軟件成了蓋茨創業路上最大的攔路虎。1975年一年,他們僅收到少得可憐的1.6萬美元軟件許可費。

當時,自由拷貝軟件在電腦愛好者們之間風行,不為軟件付錢似乎成了天經地義的事。蓋茨出於為微軟利益著想的目的,第一次勇敢地向傳統提出了挑戰。1976年1月,他在《電腦通訊》雜誌上發表了有名的《致電腦愛好者的公開信》,信中公然把軟件的非法拷貝者稱為賊,並斷言:如果不給軟件開發者合理的報酬,就再也沒有人會去開發真正有用、好用的軟件了。

信的開頭是這樣寫的:對我來講,現在的電腦愛好者圈裏最致命的問題就是缺乏優秀的應用軟件和相關書籍。如果沒有好的軟件和一個懂得編程的所有者,個人電腦簡直就是一種廢物。高質量的軟件可以被業餘愛好者編寫出來嗎?

他詰問廣大的電腦愛好者:“多數的電腦愛好者想必自己心裏清楚,你們中大多數人使用的軟件就是偷的。硬件必須付款購買,可是軟件卻變成了某種共享的免費的東西。有沒有人關心過,開發軟件的人是否得到了相應的報酬呢?”

在發表了給盜版者寫的第一封公開信後不久,蓋茨又寫了第二封公開信。他的言辭越來越激烈,對後果的嚴重性也越說越突出。他強烈要求個人計算機的早期用戶們停止盜用他們的軟件,隻有這樣他們才能贏利,然後才能用贏利生產出更好的軟件。這些信件在軟件史上留下了一席之地,但盜版風仍愈鬧愈凶,成為一個時代的新聞。

其實,讓蓋茨始料未及的是,盜版和蓋茨的一係列反盜版的活動,讓微軟的名聲一下子廣為傳播,為蓋茨的微軟事業打下了社會基礎。經過這幾次反複的大討論,源代碼被納入知識產權的保護範圍之內,從而使軟件產業真正進入了商業化的時代,也為微軟的發展提供了製度方麵的保障。1979年,蓋茨將公司遷往西雅圖,並將公司名稱由“Micro-soft”改為“Microsoft”。

同時,有關微軟公司的廣告也不斷出現,廣告直接打出了這樣的口號:沒有了微軟,微處理器算什麼?這個廣告強調沒有軟件,硬件一點用處也沒有,讓更多的人意識到了軟件的重要性,因此廣告做得非常成功。廣告還自詡微軟公司大量生產並提供優質的軟件,它可以麵向任何數量、任何複雜水平上的任何微處理器。

為了減少盜版軟件給微軟帶來的損失,蓋茨在該出手時也絕不手軟。他還與微型儀器公司對簿公堂,打了將近九個月的官司,最終成功收回了其軟件的許可權。在此期間,蓋茨摸索出了另外一條反盜版的路子。他認為軟件應該按固定價格賣給硬件公司,然後硬件供應商將軟件的成本加到計算機的價格上就可以了。後來的事實證明,這是一種非常成功的商業模式。

1981年,微軟跟IBM合作,通過向IBM的新款個人電腦授權許可MS-DOS操作係統大賺了一筆,此後它又向其他多家計算機製造商進行軟件捆綁式的銷售,開創了在個人電腦行業施展身手的大舞台。這種操作模式一直延續到今天。就這樣,在低價授權、以量製勝的促銷方式下,微軟BASIC很快就成了電腦產業的軟件行業標準,當時幾乎沒有一家個人電腦製造商不使用微軟授權的軟件。

如此一來,軟件公司就再也不必為軟件被盜版而苦惱了,而且,微軟通過這種方式還牢牢控製了其衍生產品,可以在特定條件下以免費或者低價的方式迅速占領其他市場。之後,蓋茨反複使用這個伎倆,特別是在他決定進攻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中國市場時。他先讓大家用上他的軟件,慢慢地上癮後,他再通過正常途徑收錢。蓋茨深諳軟件行業商業運作之道,要知道沒有一定程度的開放性(也就是非法複製傳播),任何一種軟件都無法獲得足夠的市場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