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微軟公司的各種媒體產品及其服務的不斷增強,以及公司資本實力及技術延展力的不斷上升,1996年年初,微軟公司吹響了全麵向新媒體領域進軍的口角。1998年,微軟的新媒體產品線成功延伸到微軟數以千萬計的操作係統用戶中,此時,標誌著它已經由一個單純的電腦公司成功地變身成為一個新型的大傳媒帝國企業。它此時的影響力足以與經營傳統媒體數十年的媒體王國相抗爭。從“軟件大王”到“傳媒第一大亨”,蓋茨隻用了不到2年的時間。
由於長期觀察各種市場和機會,蓋茨發現了這個掘金的新大陸。在這個大陸上,不但競爭者稀少,更重要的是在這裏可以充分發揮微軟的核心優勢。這是微軟必須搶先占領的陣地,微軟需要在這個戰場上繼續它的王者征途。微軟就是試圖用它的軟件去搭建這樣一個新的多媒體硬件產品的平台。毫不誇張地說,其深遠意義將不亞於DOS、Windows等操作係統的出現。
新聞記者史卓斯曾與微軟公司接觸了三個月,他寫道:“當我近距離檢視微軟的運作時,震撼我的不是這家公司的市場占有率,而是該公司擬定決策時那種密集、務實的深思熟慮。據我觀察,微軟不像昔日的IBM那樣,在牆上掛著訓斥員工要思考的牌子,但是思考徹徹底底地滲入了微軟的血脈。”
身處競爭大潮中的蓋茨十分清楚,紙上談兵對微軟的發展沒有任何促進作用。在微軟的發展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一個又一個被市場檢驗過的正確決策。當然,他更清楚,隨著各國“信息高速公路”的推進,這場全球性的信息革命已經正式拉開帷幕。在這個嶄新的信息時代,雲集了眾多的實力競爭者:索尼、鬆下、富士通……它們極具競爭實力,同時虎視眈眈,稍有不慎,等待微軟的就是失敗的悲慘下場。
因此,蓋茨在決策的過程中更多了份深思熟慮。蓋茨一貫奉行穩健的經營作風,讓他在這個競爭的時代少了一分衝動,多了一分理智。雖然他已經像是用望遠鏡看到了娛樂事業的美好前景,但是在沒有完全的把握之前,他一直沒有行動。
1995年,蓋茨通過全體高管的大會,確認進軍新媒體市場比單純發展軟件業務更有利於微軟未來的發展。他馬上開始了氣勢恢弘的世紀淘金大行動,其動作之大,令所有對手瞠目結舌。1996年,微軟公司正式宣布以4.2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WebTV公司。借助WebTV公司原有的網絡渠道,微軟公司將軟件以及微軟公司製作的信息內容,一下子打入大眾家庭,並且搶在電器商與電視台之前,部署大媒體時代的全方位策略。
一切還隻是一個序幕。2004年10月,蓋茨又向全世界的客廳發起了自己的最新攻勢。
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發布會上,微軟給WindowsXP媒體中心2005的定位是最好的家庭用戶操作係統。該技術被定位為微軟數碼娛樂戰略“Digital Entertainment Anywhere”的核心。
這種能將一台個人電腦轉變成一個娛樂中心的最新操作係統,使用WindowsXP Media Center Edition,可很方便地欣賞照片、電影、音樂等數碼娛樂;除使用鼠標和鍵盤外,還可用遙控器操作;可錄像和暫停正在廣播的電視節目,可將照片或電影/電視節目保存到CD-R/DVD媒體,還可編輯從數碼相機導入的照片;利用“MovieFinder”功能可用演員、類別或導演等作為關鍵詞搜索電影,也可發現相類似的電影。該版本集成了“Windows Media Player10”,很容易通過各種在線服務簡單下載或播放音樂及電影。附帶“Windows Messenger”,可一邊看電視一邊和朋友聊天。
“如果你看一下消費者對音樂、照片、電視等數字娛樂內容的巨大興趣和需求就會發現,這正是他們想要的Windows。”微軟內部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上市後6周,微軟宣布,迄今為止該產品已經售出超過100萬份拷貝,截止到2007年,其銷量已超過了1800萬份。在全力以赴的運作中,微軟樂觀地認為,未來幾年內,將有1/3的消費類PC采用媒體中心。
在推出新產品的同時,微軟還進行了一係列大規模的營銷活動。
麵對如此大的陣勢,在所有與微軟競爭的對手中,能讓自己的決策走下紙麵的寥寥無幾,能堅持讓自己的決策執行到底的,更是少之又少。
但從目前微軟媒體中心的銷量來看,並不是太理想。盡管如此,這仍然是一項值得注意的計劃——不但因為它可能帶出一種全新的個人電腦形式,也因為微軟往往在多次失敗之後會推出一些偉大的產品讓世人拍案叫好。
對於微軟來說,更為幸運的是,所有的媒體科技都離不開電腦,而電腦軟件正是微軟公司的強項所在。所有新的產品開發,都將在微軟公司的專屬領地當中角逐,因此,微軟公司無疑已經搶占了一個居高臨下的戰略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