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9歲的戴爾為了追逐自己的財富夢,毅然做出了令人震驚的決定:退學。他想憑著自己對電腦的熱愛和對電腦市場的了解,開始新的人生旅程。退學不久,他就創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戴爾電腦公司。剛開始時,戴爾買進一些削價出售的IBM電腦,然後再加上磁盤驅動器和內存,將它們升級後,再出售,賺取高額利潤。
也許一般人在這種悠然自得的生意中會倍感滿足,但是戴爾很快發現,如果能製造出自己的個人電腦,那麼利潤空間簡直不敢想象。
有一天,戴爾正在翻看一本電子雜誌,偶然看到上麵有一篇關於介紹電腦芯片組的文章。這是當時坎貝爾剛成立的“芯片與科技公司”提出的全新概念。坎貝爾提出建議:把英特爾286微處理器的個人電腦所需的200個芯片,組合成隻有五六個應用特定整合電路的芯片。這個看似平淡的科技文章給戴爾帶來了新的喜悅,他意識到:這不但簡化了個人電腦的設計程序,而且讓自己能夠以幾名誌同道合的工程師為起點,用幾個芯片組就可以開始製造個人電腦的征程。當然,實際操作起來肯定比他想象的要複雜得多,但是芯片組的出現,還是使戴爾公司自己生產電腦變成可能。
放下雜誌之後,戴爾立即多方打聽,想盡辦法和坎貝爾取得聯係,很快,他從坎貝爾手中拿到了三四個芯片組。看著這個新發明,戴爾不斷地提醒自己,一定要想辦法解決芯片組的應用問題,不然它們隻是一堆擺設。於是,他立刻和當地英特爾的業務人員取得聯係,就這一問題請教他們。他問:“這個地區有誰懂得設計286電腦?”
戴爾很快就收集到六七個工程師的名字,還有幾個以小組方式工作的團體。戴爾逐個給他們打電話,希望他們能為自己設計個人電腦,同時也詢問了所需費用和完成時間、存在的風險等問題。
這時,一個名叫傑·貝爾的工程師的答複讓戴爾看到了希望,這位工程師胸有成竹地說:“我可以在一個星期到十天的時間內幹好這件事,收費2000美元。”
聽到這個好消息,戴爾高興地回答:“這話聽起來好像很好。我恰好要出城幾天,因此先給你1000美元訂金,剩下的等我回來再給你。”
傑·貝爾果然是一個信守諾言而且技術精湛的工程師。等到戴爾回來的時候,他已經完成了他們的第一部286電腦。眼前的一切令戴爾欣喜至極,他很清楚:靠在大學寢室裏賣電腦配件起家的自己將開始生產屬於自己的電腦,他的財富之路也將由此延伸。
收獲是此後的唯一主題。在直銷模式的帶動下,戴爾公司迅速發展,以每年50%的增長率實現銷售額的飆升。1986年,戴爾電腦公司年收入達到6000萬美元。到1987年3月,時年22歲的邁克爾·戴爾被美國學院企業家協會評為1986年度的“青年企業家”,從此在美國商界脫穎而出。到1988年,戴爾的名字受到華爾街的密切關注,戴爾公司在納斯達克公開上市,融資3000萬美元,市場價值達到8500萬美元。
到80年代末,戴爾公司在加拿大和當時的西德創辦了全資子公司。隨後,他對公司結構進行大膽改革,形成一個效率更高的全球統一的產品資源,使銷售和市場配套集中起來。到1989年,戴爾公司收入高達2.5億美元。借著全球銷售形勢的喜人局麵,戴爾將業務拓展到法國、瑞士、愛爾蘭及其他一些歐洲國家,開設了分公司及辦事處。進入90年代,戴爾公司的發展如同脫韁的野馬,收入平均年增長97%,淨利更是達到166%。
不是神話,也不是傳奇,這是戴爾給人們演繹的實實在在的故事,雖然有些難以置信,卻鼓舞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