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索羅斯決定大量放空英鎊。英鎊對馬克的比價一路下跌至2.80,雖然此前有消息說英格蘭銀行購入30億英鎊,但仍未能擋住英鎊的跌勢。到傍晚收市時,英鎊對馬克的比價差不多已跌至歐洲彙率體係規定的下限,英鎊退出歐洲彙率體係也即將成為事實。
為了應對這場危機,英國財政大臣采取了各種措施。首先,他再一次請求德國降低利率,但被德國政府拒絕;無奈之下,他隻得請求首相將本國利率上調2%~12%,希望通過高利率來吸引貨幣的回流。英格蘭銀行甚至在一天之內兩次提高利率,使得利率高達15%。但是收效不大,英鎊的彙率還是未能守住2.778的最低限。在這場殊死較量中,英國政府動用了價值269億美元的外彙儲備,卻依然逃脫不了慘敗的結局,被迫退出歐洲彙率體係。1992年9月15日,英國人不會忘記這一天——退出歐洲彙率體係的日子,人們將其稱為“黑色星期三”,將這次慘敗視為噩夢。
此後,本不穩固的同盟發生連鎖反應,不攻自破,意大利和西班牙先後宣布退出歐洲彙率體係,兩國貨幣也開始大幅度貶值。
那邊慘淡收場,這邊喜氣洋洋。在這場空前絕後的大決戰中,索羅斯從英鎊空頭交易中獲利接近10億美元,在英國、法國和德國的利率期貨上的多頭和意大利裏拉上的空頭交易使他的總利潤高達20億美元,其中索羅斯個人收入為1/3。在這一年,索羅斯的基金增長了67.5%,他個人淨賺6.5億美元,因而榮登《金融世界》雜誌的華爾街收入排名榜的榜首。索羅斯因為在這場襲擊英鎊的行動中表現突出,曾被《經濟學家》雜誌稱為“打垮了英格蘭銀行的人”。
心有多高,舞台就有多大,實力就有多強。索羅斯的夢想遠未結束,他的舞台也將繼續拓展,精彩好戲會不斷上演。
到泰國,戰泰拳
20世紀90年代初期,當西方發達國家正在經濟衰退的迷霧中尋找出路的時候,東南亞各國卻出現高速增長的經濟奇跡。繁榮的經濟景象讓各國決心加快步伐,紛紛放寬金融管製,推行金融自由化,希望成為新的世界金融中心,讓全球矚目。
但是,陽光明媚的春天依舊會有刺骨的寒風吹過。欣欣向榮的東南亞各國在飛速前進的過程中忽視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經濟增長不是基於單位投入產出的增長,而是依賴於外延投入的增加。如果此時放寬金融管製,無異於沙灘上起高樓,基礎還不紮實,就將各國的貨幣無任何保護地暴露在國際遊資麵前,極易受到來自世界各地投機者的瘋狂衝擊。此外,東南亞各國在經濟快速增長之後,大量資金流入房地產等行業,高估了企業規模以及市場需求,存在許多泡沫,經濟危險係數也在不斷增加。
早在1996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經濟學家莫裏斯·戈爾茨坦就曾預言:在東南亞,各國貨幣正經受著來自四麵八方的衝擊,有可能爆發金融危機。尤其是泰國,危險因素更多,更易受到國際遊資的衝擊,發生金融動蕩。隻是在當時樂觀的經濟環境中,戈爾茨坦的預言並未引起東南亞各國的重視,他們仍陶醉於自己所創造的經濟神話當中。
東南亞各國出現如此巨大的金融漏洞,自然逃不過索羅斯的眼睛,幾年前在英格蘭銀行身上取得的勝利似乎還讓他意猶未盡。他在耐心地尋覓機會,突破東南亞各國的經濟防線。
1997年3月3日,泰國中央銀行宣布,國內9家財務公司和1家住房貸款公司存在資產質量不高以及流動資金不足的問題。這條看似程式化的消息讓索羅斯暗自驚喜,他敏銳地察覺到這是對泰國金融體係可能出現更深層次問題的暗示。於是,索羅斯決定先發製人,下令拋售泰國銀行和財務公司的股票,這一舉措導致了儲戶在泰國所有財務及證券公司大量提款,一場血雨腥風的廝殺就此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