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在索羅斯的帶領下,手持大量東南亞貨幣的西方對衝基金聯合起來大舉拋售泰銖。在眾多西方投機者的圍攻之下,泰銖根本招架不住,一路下滑,到5月份,彙率躍至1美元兌26.70泰銖。見此嚴峻形勢,泰國中央銀行決定傾全國之力,於5月中下旬開始了針對索羅斯的一場反圍剿行動,意在打垮他的意誌,使其知難而退,不再率眾對泰銖進行圍攻。
為了對付投機者的群起而攻,泰國中央銀行采取了三大措施:第一步,求得新加坡政府的幫助,動用約120億美元的巨資吸納泰銖;第二步,效法馬哈蒂爾在1994年的強勢戰術,用行政命令嚴禁本地銀行拆借泰銖給索羅斯大軍;第三步,大幅調高利率,隔夜拆息由原來的10厘左右升至1000至1500厘。三板斧之後,效果明顯,5月20日,泰銖終於升至25.20的高位。
而索羅斯這邊,由於銀根驟然抽緊,利息成本大增,索羅斯和他的戰友們猝不及防,遭到當頭一棒,損失了3億美元。這樣的局麵,當然可以讓泰國政府長舒一口氣。
可是好景不長,索羅斯可不是等閑之輩,當年麵對比泰國中央銀行強大百倍的英格蘭銀行他都能穩操勝券,更何況現在戰鬥才剛剛開始。直覺告訴索羅斯,泰國中央銀行的功夫已經使盡,泰拳的威力也不過如此,自己並未因此陷入絕境,損失也隻是區區3億美元,相比他所籌集的大量資金而言,並沒有傷到元氣。
相反,通過初戰的失利,他信心倍增,甚至認為自己必勝無疑。既然對手已經使出渾身解數,接下來就該輪到自己出手了。既然是有備而來,就不會善罷甘休,他開始重新謀劃新的策略,發起新一輪的進攻。
1997年6月,索羅斯卷土重來,下令套頭基金組織開始出售美國國債以籌集資金,擴大索羅斯和同盟軍的規模,並於當月下旬再度向泰銖發起了猛烈進攻。頃刻間,東南亞全融市場上狼煙再起,雙方展開了短兵相接的白刃戰。但是,勝利的天平逐漸轉向索羅斯這邊。
泰國中央銀行實力單薄,隻有區區300億美元的外彙儲備,曆經短暫的戰鬥之後,便因為“彈盡糧絕”而不得不做最後的掙紮,夢想出現奇跡。麵對鋪天蓋地而來的索羅斯大軍,泰國中央銀行要想泰銖保持固定彙率已經力不從心,因此,他們決定釜底抽薪。
7月2日,泰國政府由於再也無力與索羅斯抗衡,不得已改變維係了13年之久的貨幣聯係彙率製,實行浮動彙率製。消息傳出之後,泰銖更是狂跌不止,7月24日,泰銖已跌至1美元兌32.63這一曆史最低水平。泰國政府被國際投機家一下子卷走了40億美元,泰國由此陷入經濟危機,民眾苦不堪言。
索羅斯自然在這場危機中收獲頗豐,但是也因此被人稱為“惡魔”。他的魔掌沒有收回,他還會繼續在市場上東奔西突。在這位“魔頭”的眼裏,誰將是下一個受害者呢?
“魔鬼”在香港铩羽而歸
在泰國大獲全勝的索羅斯這次將眼光轉向東方之珠——香港。他想在香江之上掀起驚濤巨浪,他想在繁華的金融中心炸一聲驚雷,收獲一片財富。
我們知道,港幣實行聯係彙率製,它能自動調節,不易攻破。但是港幣利率容易急升,這將導致股市大幅下跌。如此一來,隻要事先在股市及期市做空,然後再大量向銀行借貸港幣,使港幣利率急升,促使香港恒生指數暴跌,便可像在其他國家一樣獲得投機暴利。
從1997年10月開始,以索羅斯為首的國際炒家先後4次在香港股票、外彙、期貨三大市場下手,前三次均獲暴利。1998年7月底至8月初,國際炒家再次通過對衝基金,持續不斷地狙擊港幣,以推高拆息和利率。很明顯,他們對港幣進行的隻是表麵的攻擊,股市和期市才是真正的目標,聲東擊西是索羅斯投機活動的一貫手段,他已經屢試不爽了。
為了達到目的,炒家們在證券市場上大手筆沽空股票和期指,大幅打壓恒生指數和期指指數,使恒生指數從1萬點大幅度跌至8000點,並直指6000點。在眾人惶恐悲觀的時候,證券市場利空消息滿天飛,炒家們趁機大肆造謠,揚言“人民幣頂不住了,馬上就要貶值,且要貶10%以上”。“港幣即將與美元脫鉤,貶值40%”,“恒指將跌至4000點”。投機者想以此擾亂人心,然後趁機渾水摸魚,從中漁利。
8月13日,恒生指數一度下跌300點,跌穿6600點關口,收盤時跌幅收窄,但仍跌落199點,報收6660點。在壓低恒生指數的同時,國際炒家在恒指期貨市場積累大量淡倉。恒生指數每跌1點,每張淡倉合約即可賺50港幣,而在8月14日的前19個交易日,恒生指數就急跌2000多點,每張合約可賺10多萬港幣,可見收益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