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天性愛賭,愛冒險,很貪婪,痛恨輸錢,總是想贏,很少有人能從他手中占到便宜。
姓名:魯伯特·默多克
出生日期:1931年3月11日
籍貫:澳大利亞墨爾本
產業:新聞集團
資產狀況:83億美元
2008福布斯財富排名:第109位
他的父親基思·默多克是澳大利亞先驅和新聞周刊的董事長。1952年,父親去世後,默多克繼承了父親的產業,用三四十年時間將其發展為跨越歐、美、亞、澳,涉足廣播、影視、報業諸領域的傳播媒介帝國。他的產業中,既有久負盛名的英國《泰晤士報》,也有美國電影巨頭20世紀福克斯公司。20世紀80年代初,默多克的國際新聞集團的年營業額已達到12億澳元,他本人也成為西方新聞界首屈一指的超級巨人。
小木屋裏的國王
魯伯特·默多克是世界著名的傳媒大亨,其財富積累程度令人羨慕。講述他的財富故事,我們先得從他母親說起。在這位世界巨富成功的背後,是一位嚴母的教育和心血。她給予默多克的早期教育,以及對他的鼓勵和支持,使默多克一生受益無窮。
1931年,默多克出生於澳大利亞墨爾本以南30英裏的一個農場,他的父親基思·默多克是蘇格蘭移民,42歲才結婚,新娘隻有19歲。老默多克在澳大利亞擁有墨爾本先驅報業集團,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報業人士。在默多克兩歲的時候,也就是1933年,澳大利亞政府將爵士頭銜授予默多克的父親。默多克的母親伊麗莎白·默多克曾經是一位優秀的演員,她性格果敢,很有主見,對兒子默多克寵愛卻不溺愛,嚴格但不嚴酷。
默多克是父母唯一的兒子,所以父親對他非常喜愛,甚至有點溺愛,為了防止默多克在父親的嬌縱下養成任性和嬌氣的毛病,伊麗莎白專門為默多克在花園裏蓋了一間小木屋,隻有在寒冷的冬天,默多克才可以和父母以及姐妹們一起在大房子裏睡覺。從春天到秋天,太陽下山,全家吃完晚飯、讀書看報以後,母親就要求小默多克去花園的小木屋裏睡覺。
這樣的教育方式,目的是為了培養默多克的獨立性。最初,母親還時常在小木屋裏陪伴著,等他睡著後才返回大屋。漸漸的,默多克開始喜歡上了這間小木屋,於是母親就讓他自己一個人在小木屋裏睡覺。
對此,父親於心不忍,幾次想讓年幼的兒子搬回大屋睡覺。每當此時,母親就會對父親說:“我認為在外麵睡覺對我們的兒子很有好處,這是對他的一種鍛煉。他不僅僅是要適應這些樹,更重要的是,他還要適應自然界的黑暗,適應獨處,這樣做會讓他變得更勇敢。”
實際上,這個花園裏的小木屋是一個美妙的小房子,屋內有電燈,有一張床,還常常可以看到螢火蟲,而且夏天的時候非常涼爽。默多克越來越喜歡他的小木屋,他成了小木屋裏的國王,當然臣民也是他自己。
等到默多克長到10歲的時候,母親就將他送到寄宿學校,此時他早已不再擔任“國王”了。父親再次反對,他認為兒子年紀還太小,無法自己照顧自己。可是母親堅持不讓步,按照自己的想法培養孩子,她對丈夫說:“在寄宿學校的生活能教會兒子如何與他人相處,這對孩子有益,有助於培養兒子無私的精神。”
當時,默多克在基隆語法學校就讀,此處位於海風口,冬天非常寒冷。但是學校的老師博學多才、誨人不倦,校長嚴格且盡職,默多克在學校裏不僅學到了豐富的知識,而且逐漸培養起獨立思考的習慣。他開始參加校園活動和學生社團,並漸漸成為學校裏令人矚目的風雲人物。同時他還擔任了校報的編輯,或許做傳媒的想法,此時就開始在他的內心萌芽了。
在普通人看來,默多克的母親似乎過於嚴厲,以當時的條件,完全可以讓孩子度過更安逸、更舒適的童年,她卻主動給兒子找磨難。但正是這種“鐵石心腸”才造就了默多克今天的成功和輝煌。如今,默多克控製了澳大利亞2/3的報紙,英國的《太陽報》、《泰晤士報》等報紙都由默多克控股。他還擁有英國的天空電視台、美國的福克斯電視網、中國香港的亞洲衛視。在互聯網時代到來後,默多克又宣布與日本公司合辦一家專門拓展互聯網投資的金融企業軟銀公司。
盡管初看起來是讓孩子受苦,但“磨刀不誤砍柴工”。母愛不光體現在溫柔體貼上,還要對孩子進行磨煉,所以默多克一直對母親充滿感激之情。當然,默多克的童年也並非枯燥的,相反,快樂成為他少時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