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蘭森那張稚氣未脫的臉幾乎就等於維珍的企業形象。
姓名:理查德·布蘭森
出生日期:1950年7月18日
籍貫:英國
產業:維珍集團
資產狀況:44億美元
2008福布斯財富排名:第236位
布蘭森是最不像商人的商人,他總是那麼另類。他曾親自開坦克車碾過放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上的可口可樂,宣布維珍集團正式進軍飲料界。他曾男扮女裝穿著一襲婚紗出現在維珍婚紗公司開業典禮上,吸引媒體的眼球。在海灣戰爭期間,布蘭森又派遣了一支營救航班前往巴格達。維珍公司開了全球第一家同性戀用品專賣店。人們對他總是充滿疑惑:這家夥下一步將要幹什麼?
你將來不是囚犯就是百萬富翁
維珍創始人布蘭森是個特立獨行的人,這也讓他成為最不像商人的商人。他的反叛性格,從小就根植在他的內心。
布蘭森小時候很調皮,15歲那年,他轉學到一所大型公立學校——斯托學校,它位於白金漢郡。剛進學校後不久,他就開始思考如何改變學校的規定。在布蘭森的眼裏,斯托學校擁有的規章製度和軍隊一樣多,學校的許多條款過時且莫名其妙。特別是諸如這樣的規定:當校隊在其他學校比賽時,任何一個不參加比賽的人必須去觀看比賽。雖然學生可以每天下午去圖書館,但必須在每個星期六看校隊比賽。布蘭森認為這些規定很不合理,需要改變。
此外,布蘭森一直認為,如果不是自己的膝傷,他一定能入選校隊,因此他十分沮喪,所以給校長寫了封信。在信中,他強烈反對學生被迫觀看比賽,這純粹是浪費時間。如果有人不能夠參加校隊,就應該有權利用自己的時間。布蘭森知道這一建議嚴重違反了傳統,但是他仍然堅持。如果那些看球賽的學生不把時間花在看球上,哪怕是用來擦白金漢宮的窗戶,他們的收益也一定超過“觀看他人獲得什麼東西”。
除了看球賽一事,布蘭森還試圖改變學校的用餐製度。他認為要改善斯托學校,就應該首先從社交上著手。許多男生渴望從有趣的談話中獲得知識,特別是在吃飯時進行的談話,但是在斯托,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學生在大堂裏麵吃飯時,每天都被安排坐在固定的座位上,身旁坐著同一個人。所以,布蘭森建議食堂裏可以自由選擇食物、自由入座,這樣不僅可以減少食物浪費,還可以裁減至少一半的意大利和西班牙服務生。
對於學生的建議,校長並沒有立即讚成,也沒有表示反對,而是鼓勵布蘭森把自己的想法登在校刊上。當時,布蘭森和自己的同學喬納森想創辦一份觀點新穎的雜誌。他們想廢除勞役、體罰、強製性的教堂禮拜、看比賽和學拉丁文,但是所有的想法都過於“叛逆”,無法在校刊《斯托人》上發表。布蘭森希望有一個傳聲筒,將自己的聲音告訴所有的同學,當然這個傳聲筒必須由自己支配。
在那個年代,叛逆的學生不隻斯托學校有,而且試圖顛覆者也不隻布蘭森和喬納森兩個人。因此,布蘭森就同其他有相似規章的中學的學生聯係,他們決定聯合創辦一家校際雜誌。布蘭森在筆記本上為即將誕生的新雜誌取了好幾個名字:《今日》、《焦點》、《1966》、《摩登不列顛》和《訪談》。不僅如此,他還在思考想要出版的東西,並且計算刊物出版後的盈虧。
有了想法之後,布蘭森首先從《名人錄》上搜集到250個社會名流的名字,在電話簿上找到潛在的廣告客戶。布蘭森還寫信給懷特·史密斯,這個人是當時英國最負盛名的書籍連鎖店老板,他的零售網絡遍及全世界。布蘭森問是否能讓自己的雜誌上架。通過這樣的努力,布蘭森已經將寫稿人、廣告客戶、發行商和費用全部考慮清楚,並且規劃好了。至少在紙上,他的第一份商業計劃書已經完成。
但是,反複思考之後,布蘭森覺得自己的生意規模太小,因此他決定擴大覆蓋麵,納入更多的學校、技術學院和大學,這樣雜誌將麵向更多的受眾,吸引廣告客戶。布蘭森認為如果雜誌麵向大學生,那麼高三學生也會購買;但是如果雜誌隻麵向高三學生,那麼大學生將對此不感興趣。
正是基於以上的考慮,因此布蘭森決定將雜誌起名為《學生》,這也正符合當時流行談論“學生勢力”的潮流,當時經常有學生靜坐和示威。布蘭森的母親借給他4英鎊交電話費和郵資,喬納森的父親準備了信紙,上麵印著“《學生》——英國青年的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