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構築“以人為本”的組織結構
企業要使人力資源整合為知識資本,需要構築健全的“以人為本”的組織結構。鬆下實行事業部製和“三頭合議製”,精心構築健全的硬體組織。隨著事業的發展,鬆下施行自主責任經營的事業部製。開始時,各事業部負責人依據自己本身的職責去經營,然而對於重要的問題,仍然得與社長商量。但是,由於公司愈來愈擴大,事業部也愈來愈多,社長的事情太忙,沒有辦法也沒有時間跟他們深入探討或商議。於是,“三頭合議製”便應運而生了。所謂“三頭合議製”,就是采用社長、副社長、常董三個經營領導階層共同商議決策,三人聯合協議處理經營事務,以杜絕錯誤的決策,減少經營上的失誤。
鬆下在人事管理上強調團隊精神。三個課長共同管理同一部門時,即使三個人的性格相近,關係很好,實力又相當,意見也總是會分歧的。鬆下采用的調配方法是,一個富有決斷力,一個有協調能力,另一個富有行政力,共同組成一個理想的業務隊伍,這樣一來便能提高效率,減少內耗。
心理學研究表明,工資、報酬、獎金等物質因素,即使發揮得好,也隻能調動人的工作能力和積極性的60%,而另外40%則依靠領導者或領導集團的特殊才能來調動。鬆下要求擔任領導者的人必須堅持尊重人格的原則、利益相關原則、積極激勵原則、意見溝通原則和互為領導原則。尊重人格應當是現代領導者所持的基本態度,意見溝通是指要使組織中的每一個成員,對組織整體的目標、政策、計劃、工作有充分的共同一致的了解。隻有這樣,才能同心同德,達到組織所預定的目標。
鬆下各部門在企業“以人為本”理念下團結在一起,帶來了公司的高水平管理,同時它的組織結構因其製度而更加健全,鬆下將人的價值與企業高效率交織在一起,創造了一個有彈性、有活力的組織。
三、“以人為本”的營銷理念
“以人為本”的企業價值觀要求企業不但要妥善處理與員工的關係,而且要妥善處理與顧客的關係,妥善處理與同行及經銷商的關係。企業隻有堅持“以人為本”,不斷創造解決人的需要的新途徑,建立良好的客戶關係,整合客戶信息資源,才能不斷創造更高的效率和效益,構建且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被企業界譽為“經營之神”的鬆下幸之助依靠“以人為本”的客戶管理的營銷秘密,使鬆下從本國走向世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世界名牌,占領了一片又一片的國際市場,走出了“電器帝國”崛起的道路。
1、以貢獻社會、服務客戶為己任
鬆下確立的經營的第一理想是貢獻社會,服務客戶,以社會大眾為企業發展考慮的前提。鬆下幸之助曾坦言:“賺錢是企業的使命,商人的目的就是贏利”,但是,“擔負起貢獻社會的責任是經營事業的第一要件”。這種看來是矛盾的經營理想,在鬆下的經營實踐中得到了高度統一。正因為把自己的企業、事業納入到整個社會的發展中,才要不折不扣地強調賺錢、贏利,隻有這樣才是對社會的貢獻;相反,不賺錢,虧損,社會也必將“虧損”。企業經營可以幫助人類社會趨向富裕與繁榮,是神聖的事業。
鬆下把產品和服務質量看作是企業貢獻社會的基本職責。首先在設計上下功夫,產品的質量優劣最根本的是設計水平的高低。從設計入手抓質量,使商品從圖紙開始就處於較高的起點,以巧妙的構思、新穎的材料、超前的工藝、獨特的外觀造型才能為客戶提供最好的服務。鬆下運用不斷細分的手段和推陳出新的方法,使產品市場呈現出多種形態。他們從性別、年齡、民族、地域、文化、政治、經濟收入等方麵將市場切分成無數的網格,在麵上構造並確立特定的市場群體,將產品在這些群體中定位;在深度上,則追蹤消費欲求,使產品持續的向前延伸。
鬆下以客戶為“上帝”,客戶不僅被視為企業的“衣食父母”,而且當作企業存在的根基。這是鬆下營銷成功的根本保證。把“客戶至上”作為企業經營的最高指導原則,並全力以赴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與品質。產品凡未能通過“產品檢驗所”檢驗合格的,絕不能進入市場。鬆下要求員工一定要站在客戶的立場,以客戶是老板的心情,高度重視產品的性能、品質。優良的產品不隻光靠工廠,也要和營業部門緊密地配合。為此,鬆下在公司內部實施了一套慎重、徹底地全麵品質管理體係,嚴格實行“總體質技管理方法”,也就是企業質量管理不局限於生產過程,而是涉及產品的設計、試製、生產、銷售、消費等各個方麵。鬆下讓每一名員工充當顧客,讓每一名員工成為質量檢查員,發現質量問題,及時糾正、解決,一再告誡員工“百分之一的次品對於客戶就是百分之百的次品”,“次品是對公司信用的最大破壞”。鬆下堅持把自己的靈魂和至誠的熱情投入到產品中,因而獲得顧客的肯定和信用,彙聚成商品強大的競爭力。
2、誠信營銷是“以人為本”的體現
市場營銷中有一個著名的“1:5法則”,即爭取一個新客戶所消耗的成本是保持一個現有客戶的5倍。要使客戶不流失,誠信經營是根本。如果沒有良好信用的樹立,那麼對一個企業來說,便失去了未來的市場。鬆下在營銷中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非常注重公司的信用形象,每賣出去一個產品,都是對顧客的一次承諾。統計表明,當客戶滿意率從1%提高到40%時,客戶忠誠度就會直線上升。隻有當滿意率達到90%以上時,企業才會與客戶建立起較為穩固的關係。真誠的態度是達成促銷活動的原動力,為了達到銷售目的,必須時時讓顧客滿意。顧客往往根據哪一家商店最讓自己滿意的這種直覺,去決定采購的地點。因此,鬆下覺得如果要想達到銷售的目的,就必須優先考慮發揮自己的特色,就必須先培養出每一位員工的誠摯心意。以誠相見、以禮相敬,是營銷工作的關鍵。鬆下在經營中有一個特點,就是不討價還價,由於其定價合理,即使買方還價,也不降低售價。如果開始抬高售價,有人還價就削價,買方就不知道應該給多少價錢,就會失去價格信譽。這種明碼實價、“言無二價”的做法使買方覺得鬆下更值得信賴,從而維護了企業良好的誠信形象。
鬆下堅持“銷售就是服務”的理念,強調服務以“質”為重,並不由“量”取勝。不論多好的商品,若缺乏體貼周到的服務,就無法使顧客滿意,並且也會因而失掉商品的信用。“服務”不管在生產或銷售上,都應優先考慮。如果對於銷售的產品無法做到周全的服務,這時就該考慮是不是應把銷售的範圍縮小。若不能提供最完整的服務,對客戶來說,就是沒有盡到身為生產者和銷售商的責任。提供服務的方式很多。有時可以用笑容當作服務,有時可以用禮貌當作服務,有時可以透過更確實的工作去為別人服務。總之,“服務”是任何一種買賣都不可缺少的。鬆下認為,企業要經營到一旦不再經營時,顧客會感到遺憾的地步。鬆下回顧五十多年來的經營,覺得有許多值得回味的事。最令人難忘的恐怕就是在困難時,顧客所給予自己的援助。當商品不易賣出、庫存積壓、資金短缺,甚至明天吃飯的錢都沒有時,隻有靠顧客的幫忙,才能渡過難關。
鬆下把顧客的抱怨看作是“很嚴重的警告”,他們認為如果能誠心誠意地去處理顧客抱怨的事,往往又是創造另一個機會的開始。接到顧客斥責時,應該想“這正是一個獲得顧客的機會”,然後慎重地處理,找出顧客不滿的原因,誠心誠意地去為顧客服務。
四、“以人為本”是知識經濟時代的製勝法寶
“以人為本”是鬆下的核心價值觀,是企業的靈魂所在,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核心”。在國際市場的電器競爭中,鬆下贏就贏在其“以人為本”的理念上,這與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談到過的“為治之要,莫先於用人”,道理是一樣的。人才開創事業,事業造就人才,相輔相成,這是通過曆史實踐反複驗證過的定律。
1、鬆下幸之助的曆史功績
在研討鬆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打造與提升問題時,不能不提及鬆下創始人鬆下幸之助的曆史功績。鬆下“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觀是在鬆下幸之助積極倡導並精心培育下,曆經多年錘煉而形成的。鬆下幸之助是鬆下的會長,更是“鬆下人”的思想和理念的“領袖”。企業在打造核心競爭力的時候,像鬆下幸之助這樣的思想和理念的“領袖”是不可或缺的。
鬆下幸之助是一位偉人,奇人。這不僅在於他1989年去世時,他創辦的鬆下擁有營業收入達到420億美元的巨額財富,也不僅因為他是二戰後日本經濟奇跡的最主要締造人之一,為國家做出的卓越貢獻,而是能如鬆下幸之助一樣給世界留下諸多啟發的商業領袖幾乎絕無僅有的。因此,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世界首席領導力權威約翰·科特在《科特論鬆下的領導藝術》(Matsushita Leadership)一書中,稱鬆下幸之助是“20世紀最不可思議的商業領袖”,“20世紀最富遠見的企業家”。他的許多管理理念直到21世紀到來時,仍被證明是富有前瞻性的。
在20世紀美國式的資本主義在全球擴張之際,鬆下幸之助對商業的理解,對企業核心價值觀的確立及其實踐,就像一副清新劑和解毒藥,在世界引發強烈震撼。出生於1894年,逝世於1989年的鬆下幸之助上演了一出發人深省的悲壯戲劇。他對財富缺乏興趣,卻積累了數以億萬計的資產;他對權力的理解是痛苦與責任,卻贏得了大批擁戴和追隨者;他不追求企業的最大利潤,卻成為一位最成功的商人;他身為一個企業的CEO,卻在探討如何能為全人類帶來最大的繁榮和幸福;他不曾嚐試流芳百世,也很少考慮自己,卻獲得不朽的生命價值;他沒有高學曆和大學文憑,但他卻是一位誨人不倦的高產作家,自從1953年以來,他至少出版了46本以他名字署名的作品。他以成功的實踐為我們對企業核心價值觀和人生意義提供了全新的詮釋。
2、“以人為本”是整合知識資本的重要舉措
今天我們所用的知識資本一詞具有複雜的含義,常常作為知識產權、智力資產和知識資產的同義詞。知識資本可以被看作是知識轉換過程的最終結果,也可以被看成是轉化為公司的知識產權和智力資產的知識本身。知識經濟社會的資本是在傳統資本的基礎上增加越來越多的知識資本。鬆下之所以把人視為管理的主要對象和企業的最重要的資源,視“人才為企業生命”,就是重視將傳統資本轉化為知識資本,加大企業資本總額中知識資本的含量。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知識資本在總資本的含量越高,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越強。“以人為本”就是不斷地將傳統資本轉化為知識資本。現在企業已出現資本積累由傳統資本向知識資本轉移的趨勢,我們要高度重視“知識資本”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科學地認識“知識資本”的產權特征。傳統資本和人可以分離,“知識資本”與“人”則具有不可分性,無法讓渡、出借;傳統資本沒有意識,沒有情感,可以被人利用,而“知識資本”則是依附在有意識、有情感的人的身上,具有主動性;與傳統資本相比,“知識資本”以才智、經驗、技能等形式存在,難以計量和監督,僅靠監督、檢查來開發“知識資本”,隻能是低效能的;而關注、重視“知識資本”的承載者,建立激勵和約束並存、以激勵為主的勞動契約關係,才可能使之發揮出高的效能。鬆下把“以人為本”作為整合知識資本的重要舉措,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3、“以人為本”是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著力點”
核心價值觀是一個企業作取舍、辨是非、明賞罰、論能否、定褒貶的尺度和標準。鬆下“以人為本”的價值觀統領了企業管理的方方麵麵,因而,企業不僅在鬆下幸之助時代創造了企業的輝煌,而且在“山下時代”同樣能夠創造不凡,現在的“森下時代”同樣能夠躋身世界500強的前50名之列。鬆下可以做到百年不衰。美國蘭德公司曾花20年時間跟蹤了500家世界大公司,發現其中百年不衰的企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始終堅持以下四種價值觀:一是人的價值高於物的價值;二是共同價值高於個人價值;三是社會價值高於利潤價值;四是用戶價值高於生產價值。目前,隨著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和企業自身素質的持續提高,我國許多企業的價值觀雖已逐漸從“以權為本”和“以利為本”中解脫出來,但還未真正轉到“以人為本”上來,而這正是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個重要“著力點”,同時也是發揮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