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跨越天塹變通途(2 / 2)

為了營造貫徹實施貨幣政策評價體製的良好外部環境,進而打造評價合力,省內各級人民銀行成立了由分管行長為組長,貨幣信貸、金融穩定、會計國庫、調查統計等部門組成的貨幣信貸政策實施評價領導小組,辦公室設貨幣信貸部門,具體負責協調評價工作。在評價過程中,充分利用統計監測係統、流動性監測係統、準備金監測係統、信貸登記係統及拆借備案係統的功能作用,從中采集各金融機構營運數據,按評價要求進行重新整合、分析。為了進一步增強評價的全麵性和準確性,還加強了與銀監部門的信息交流溝通機製,形成以評價為龍頭,整合內、外部合力的貨幣信貸政策貫徹推動體係。

提升激勵效力,使評價體係收到實效,關鍵在於具備強有力的揚抑手段,促使金融機構自覺地遵從評價體係要求,提升貨幣政策的貫徹效果。因此,對評價領先的金融機構,除了在權限內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外,著重建立了兩大輔助支持製度,即貨幣政策執行情況通報製度和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獎勵製度。前者以文件形式定期向政府、各金融機構及其上級行通報貨幣信貸政策執行情況,通過一定範圍內的信息公開,在各金融機構間形成競賽氛圍,引發競爭心理;後者通過促成政府出台獎勵辦法,對貫徹貨幣政策、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先進單位和個人進行物質及精神獎勵,運用經濟杠杆調動金融機構貫徹貨幣信貸政策的積極性。兩大輔助製度的建立,完善了評價體係行之有效的獎罰手段,對金融機構形成壓力和激勵效果,樹立了評價體係的權威性。

(3)實施調控效果佳

從2005年以來,全省人民銀行各級機構共開展貨幣信貸政策實施效果評價100餘次,發出貨幣信貸政策執行情況通報500餘份,督促各級政府兌現貫徹貨幣信貸政策先進單位及個人獎金約800萬元,推動了全省經濟金融工作的良性發展。

宏觀調控政策措施的落實到位,必須通過“窗口指導”,實施“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政策調控原則。在控製信貸資金流向盲目投資、低水平重複建設行業的同時,大力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農業、中小企業、重點工業企業等經濟發展重點領域的信貸支持。由此,一度有所阻滯的傳導渠道重新被疏浚,金融機構的信貸投放總量不斷加大,信貸結構趨於優化。截至2006年年末,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為3501.16億元,同比增長14.6%;中小企業貸款餘額1482.5億元,同比增長11.77%;農業貸款也較年初增加38.86億元億元。在金融機構的支持下,2006年江西省GDP總額達到4610億元,增長12.3%,人均生產總值首次超過1萬元,各項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兩位數增長,全省經濟金融工作呈現出互動雙贏的良性發展態勢。

信貸結構的優化,還體現在金融機構對經濟發展中薄弱環節的信貸投入加大。為支持全民創業,中國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在大力開展創建信用社區試點,有效落實風險防範控製措施的基礎上,鼓勵銀行、城鄉信用社與社區簽訂合作協議,利用現有勞動保障社區服務平台,創建信用社區,建立社區信用擔保機製,簡化小額擔保貸款審批手續。自2002年末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業務開辦以來,小額貸款年度增長率達80%以上。截至2006年年末,貸款餘額10.65億元,占全國總量的1/7,名列全國前茅,直接受惠的下崗失業人員累計超過5.4萬人,並由此帶動15.3萬人實現了就業和再就業。由於工作出色,2004年中國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榮獲“全國就業再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受到國務院表彰。

提升了金融機構執行貨幣信貸政策的主動性。評價機製明確了央行貨幣信貸政策意圖和關注重心。同時,通過經濟手段和評比效應引導金融機構由“被動傳導”向“主動傳導”轉變。以評價標準為風向標,以評價結果為刻度尺,對照檢驗自身信貸投向、投量已成為轄內金融機構的自覺行動,貨幣信貸政策的傳導效應大大提高。

基層央行傳導貨幣信貸政策模式得以轉變。一方麵,貨幣信貸政策評價製度的實施,加速了以行政為主的傳導模式向以間接調控為主的引導模式轉變,解決了監管職能分離後貨幣信貸政策傳導缺乏有效的貫徹手段的難題;另一方麵,加速了“大傳導”格局的形成。通過評價體係的黏合作用,貨幣政策傳導職能向會計、國庫和調統等部門延伸,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大大增強了基層央行貫徹執行貨幣政策的準確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