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資離不開良好的投資環境,金融資源的有效利用同樣離不開優良的信用環境。橫峰縣借助優化投資環境的有利時機,適時開展“誠信橫峰”、“金融債權維權月”宣傳活動和“星級文明信用農戶”、“信用企業”評比活動,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大力宣傳“開放、創新、誠信、和諧”的橫峰精神,提高全民社會信用觀念。縣政府設立了縣長公開電話,直接聽取群眾意見;建立行政效能投訴中心,受理對行政不作為和亂作為的投訴;以企業金融信用為切入點,依托人民銀行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整合信用信息資源;以政府信息中心為網絡平台,鏈接縣工商局網站及稅務、質監等部門的網站,實現信息共享;對守信戶進行表揚,對少數惡意逃廢銀行債務的反麵典型予以曝光,並實行聯合製裁。經過各部門的共同努力,橫峰縣的信用環境總體上得到改善,“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惡意逃廢債行為逐步減少,金融資產質量不斷提高,為加大信貸投入、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
橫峰縣製鎖產業尚處培育發展階段,因此,創新金融服務平台,實現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是其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對此,在人民銀行橫峰縣支行的貨幣政策窗口指導下,金融機構陸續推出了係列優化金融服務的措施。
一是輔導中小企業開展信用評級。人民銀行橫峰縣支行組織各金融機構成立了製鎖企業信用評級輔導小組,幫助企業建立、健全各項會計製度,完善各類財務賬表,有效地提高了企業申報評級的工作效率。25家製鎖企業中有21家獲得國有商業銀行評定的A級以上信用等級。
二是構建銀企信息交流平台。人民銀行橫峰縣支行建立重點企業聯係製度,定期收集鎖業企業報送的《企業信貸資金鬆緊問卷》、《工業經濟景氣問卷》、《工業景色調查月報》及《重點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及時掌握和分析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投資情況及金融服務需求信息,定期通過金融機構行長聯席會向各行社通報,要求轄內金融部門主動介入、扶持有市場有效益的企業和項目。
三是搭建銀企合作平台。人民銀行橫峰縣支行以“零距離接觸、高效率洽談、銀企互贏雙利”為宗旨,建立製鎖企業與銀行業的定期洽談會議製度,以搭建合作平台,牽線銀企“聯姻”,在2005-2006的兩年中,共有15家製鎖企業的“老總”參加了會議,共有3家金融機構分別與7家製鎖企業簽訂了貸款意向書,達成融資意向2000餘萬元。同時,對暫不符合信貸條件的企業,信貸主辦銀行也提供政策谘詢和融資輔導,使企業盡早完善融資條件。
四是實施“金融服務直通車”工程。大力推進客戶經理製,變“坐商”為“行商”,積極營銷適合中小企業客戶需求的會計結算、電子銀行、代理業務等金融產品,通過貸款、承兌、貼現等多種途徑增加授信投入,為製鎖企業及時提供信息谘詢、財務顧問、投資理財等中間業務產品,以適應製鎖企業的多樣化金融服務需求。
(3)造綠洲促三方共贏
在人民銀行橫峰縣支行的努力協調推動下,橫峰縣政府把積極推進與各大金融機構的精誠合作、互利雙贏,作為增強縣域經濟核心競爭力的戰略舉措。全社會共同參與信用建設,促進了轄區金融生態環境的明顯改善;建立良好的銀企合作關係,縣域經濟得到了蓬勃發展;骨幹企業得到快速發展,金融機構競爭力明顯增強,拉動投資促進經濟,實現了企業、銀行多贏的局麵。
第一批入駐橫峰的25家製鎖企業,年產鎖能力已達1.5億把,產值3億元;2005年贏利2000餘萬元,上繳稅收1100萬元,占全縣工商稅收的30%以上。與此同時,各金融機構的質量和效益也得到快速提升。截至2006年6月末,全縣金融各項存款餘額達141761萬元,各項貸款餘額達91354萬元,其中小企業貸款總量已突破22087萬元;金融機構實現盈餘922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9.4%;不良貸款餘額和占比實現雙下降,進一步優化了資產質量和信貸結構。
“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棲。”橫峰人深諳此理。誠信建設就是營造資本的“窪地”,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就是投資項目的“梧桐樹”,市場經濟是“候鳥經濟”,哪個地方環境適宜,投資項目就在哪裏落戶。橫峰縣打造金融生態“綠洲”的做法,正好說明了這樣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