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可以四舍五入,細節也可以決定成敗。它因不同的事物、不同的環境、不同的要求、不同的理念,具有不同的詮釋。中小企業發展與地方經濟發展休戚相關,尤其在欠發達地區,中小企業作為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柱,作為金融自身發展的源泉,金融服務的方式也由粗放到細致、由單一向綜合轉變。中小企業所感受的金融服務不僅僅停留在提供資金扶持,更深入到市場信息、企業管理、金融工具創新、結算便利等方麵,為中小企業拓展了服務的新領域,許多品味了金融優質服務的中小企業由衷地從內心發出了感激。
4.1 ”山峰薯業“銀企情
江西山峰薯業有限公司是寧都縣的江西省農業龍頭企業。2003年6月,注冊資本金2000萬元。2006年6月,固定資產3500萬元,占地麵積15.6萬平方米,日加工紅薯550噸,年產幹澱粉2萬噸,成為國內最大的紅薯澱粉加工企業。但江西山峰薯業有限公司的快速發展一點也離不開寧都縣農村信用聯社的大力支持。
(1)“龍頭”的肩膀
江西山峰薯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山話語幽默。他說:我們“山峰薯業”,是在信用社的“山上”種紅薯。此言不假,“山峰薯業”在不到3年的時間裏,成為江西省農業“龍頭”企業,固然是艱苦創業的回報,但寧都縣農村信用聯社重點支持,在信貸上實施了傾斜政策也是重要的原因。寧都縣農村信用聯社是“山峰薯業”這一“龍頭”企業堅實的肩膀。
2004年,“山峰薯業”急需購置一批固定資產,但企業投產不久,原始積累有限,正是風險高發期,融資十分困難。寧都縣農村信用聯社在調查了這一情況後,為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支持企業發展,於2004年4月28日向江西山峰薯業有限公司發放了3年期200萬元的固定資產投資貸款,外加配套的流動資金貸款100萬元。就這300萬元,使企業步入投產經營的良性發展軌道。
2005年,“山峰薯業”快速發展,規模擴大,造成企業後續注入資金有限,公司流動資金周轉再次出現困境,向寧都縣農村信用聯社申請金額高達400萬元的流動資金貸款。麵對一個企業如此大的貸款需求,寧都縣農村信用聯社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千方百計地籌集資金,在“山峰薯業”最為困難的時候,先後四次,共發放了400萬元解決其流動資金周轉困難的問題,支持該企業發展生產。
(2)“決策”的智囊
按理說,貸款到位了,寧都縣農村信用聯社該沒啥事了。但他們麵對這個“新生兒”,沒有撒手不管。為了扶持企業發展,寧都縣農村信用聯社為“山峰薯業”設立駐廠信貸員,當好企業“助手”,為企業排憂解難。投產之初,由於紅薯種植利潤不高,其價格不是很穩定,農戶對種植紅薯沒有信心;種植環境不是很好,原材料較為緊缺,不能實現規模化,增加了種植成本。為此,寧都縣農村信用聯社決定為“山峰薯業”出謀劃策,幫助它渡過難關。
針對原料不足的困難,寧都縣農村信用聯社指導“山峰薯業”采取給農戶先付定金,並與農戶簽訂協議的辦法,保證農戶在紅薯產出後,以高於市場價0.05元/斤價格收購,這給農民吃了一顆“定心丸”,提高了農戶種植紅薯的信心。
針對土地不良問題,寧都縣農村信用聯社幫助“山峰薯業”找到相關專家,從中國農科院和四川農科院引進脫毒、高產紅薯新品種“豫薯王”,並到周邊市、縣考察,尋找適合規模化種植紅薯的基地,先後在縣內和瑞金、泰和等地找到大量種植基地,共設立6個資源分部、90個服務站,分布在閩、贛兩省20個縣市的100多個鄉鎮,2005年已落實的種植麵積可提供紅薯原料15萬噸以上。從根本上解決公司因原材料不足的問題。
寧都縣農村信用聯社還幫助企業采取措施節約能源和人力物力資源,提高生產效率,並在轉賬結算、收購現金等方麵提供各種服務,幫助企業做好貨款的回收、清收工作。
“山峰薯業”的紅薯精澱粉加工生產線投產後,日加工紅薯可達550噸。如果沒有穩定的原料供應,企業根本無從發展。寧都縣農聯社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幫助企業推行“公司 基地 農戶”的發展模式。建立“公司連基地、基地連農戶”穩定的原料生產、加工產業鏈。同時,鼓勵企業采取建立風險基金、保護價收購、利潤返還等形式,為農戶市場信息、生產資料和產品銷售服務,與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製;當紅薯種植麵積不能達到預期目標,紅薯種植麵積增量較小,原材料的供應受到限製時,指導企業與農戶發展“訂單”農業。同時,也大力支持農民發展“訂單”農業。對農戶與企業簽訂“訂單”農業生產,在貸款上予以優先大力支持,大力幫助建立紅薯生產基地和紅薯服務站。
(3)“銀企”的感悟
可以說,一個省級農業龍頭企業的誕生,市場導向和金融扶持是兩個不可或缺的因素。“山峰薯業”的發展壯大是農業產業化、農業工業化的成功模式,彰顯了一個“企業發展、農民增收、銀行增效”的“三贏”格局。
截至2006年6月底,“山峰薯業”擁有固定資產3500萬元,其中生產設備1150萬元,廠房、倉庫、附屬設施等2350萬元;擁有世界先進技術水平的紅薯精澱粉加工生產線一條,可以日加工鮮紅薯550噸、年產幹澱粉2萬噸;生產的“金盛山”紅薯精澱粉已獲“綠色產品”標誌,暢銷國內沿海大中城市和東南亞國家和地區;2005年上交稅收200多萬元,為轄內為數不多年交稅金上百萬的企業之一,成為當地工業經濟新的支柱點。目前,企業已成為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龍頭化企業,步入了“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帶農戶”的良性軌道。
農民有了增收的新途徑。由於公司實行“公司 基地 農戶”的經營模式,為農戶提供市場信息、生產資料和產品銷售服務,與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製,采取“最低保護價收購、市場價收購”和安排50萬元對50畝以上大戶進行獎勵等措施,帶動了當地農戶發展紅薯生產的積極性。目前,已帶動2萬農戶從事紅薯生產,紅薯種植農戶人均增收110元。現在農戶在荒坡、旱地上種植紅薯獲得了每畝1000元以上的種植收入。
寧都縣農村信用聯社有了效益的新增點。信用社曆來以傳統農業、農民為信貸支持對象,而傳統農業資金需求趨於飽和,農業產業化、農業工業化的發展恰好為農村信用社提供了一個新的業務發展空間。寧都縣農村信用聯社從服務“三農”的角度出發,在經過大量調研的基礎上,因地製宜,對紅薯推廣和蘑菇種植等開發了一係列新信貸產品。江西山峰薯業有限公司成為縣農聯社最大的貸款戶,寧都聯社對山峰薯業有限公司先後發放貸款700萬元。截至2005年年底,以前發放的貸款已全部收回,累計實現利息收入88.5萬元。
在信貸產品創新的過程中,寧都縣農村信用聯社能結合支農實際,簡化貸款程序和手續,加強風險管控,創新擔保方式,形成了“公司 農戶”、“專款封閉循環”、“三方協議、公司擔保”等具有特點的信貸產品,有力地促進了中小企業的發展。同時,寧都縣農村信用聯社在支持企業發展的同時,摸索建立了一套良好的貸款風險防範機製,積累了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