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1 / 3)

縱觀中小企業發展史,字裏行間記載著它曾經擁有的輝煌,也沉澱了曆練的辛酸。這個本應被金融企業關注與重視的群體,卻因個別企業在改製中喪失誠信、逃廢債務,失去了金融企業的支持。然而我們也應當看到,經曆破產與重組這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中小企業已經裂變,多數已脫胎換骨,走上了改製重組、企業勵治、政府扶持、金融支持、發展壯大的成功之路。贛州華勁紙業有限公司和江西湖口藍天藥用玻璃廠就是千萬個中小企業的縮影。

3.1 方舟中的橄欖枝

改製與重組以其政策的理性打破所有製身份,衝出了地域界限,激活了經濟發展,體現了政策傳導的無窮魅力。一大批民營企業因此而崛起,無數敢於弄潮的精英被造就為企業之星,贛州華勁紙業有限公司就是企業改製重組的受益者。

(1)入主改製重組

贛州華勁紙業有限公司係華勁集團下屬子公司,其前身為國有企業-贛江造紙廠,於2001年1月被華勁集團全資收購,2001年3月正式組建。公司占地麵積400多畝,總資產為8000萬元,安置原企業400多名下崗職工就業。該公司以竹子為生產原料,主要生產“華勁”牌精白書寫紙、高白膠版印刷紙、靜電複印紙等中高檔文化用紙,2002年年產量1.5萬噸,產品暢銷華南、華中、華東等地,年銷售收入8284萬元,實現利潤419萬元。贛州華勁紙業有限公司從企業製度、經營理念、管理水平、企業文化逐步與總公司接軌,2003年,公司提出了擴大發展的計劃,對於這個外來投資的企業,贛州市政府實行了三年減稅的政策扶持,贛州市商業銀行在資金上給予了大力的支持。

(2)取得信貸支持

銀行在曆經企業改製中大量逃廢債陣痛之後,行業自律加強,資金安全性提升到首要的位置,由於貸款責任終身製出台,銀行惜貸與中小企業借貸難,必然成為一種因果關係,正是在這樣的信用大環境下,華勁紙業有限公司向商業銀行提出了大額貸款的請求。麵對機遇與挑戰、風險與收益的抉擇,經營者的傑出與平庸,其結果有天壤之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贛州商業銀行是市場經濟的智者,他們懂得選擇,也敢於選擇,針對企業提出1717萬元環保排汙貸款項目和3840萬元開發20萬畝原材料基地流動資金貸款的需求,贛州商業銀行始終堅持支持不盲目的原則,把貸前工作做到位,進行了大量的市場調查、可行性論證,為驗證貸款抵押物的真實性,商業銀行派出考察組專程到廣西華勁有限總公司進行實地考察,通過一係列的貸前翔實的調查論證,贛州華勁有限公司獲得了贛州商業銀行5557萬元的信貸支持。2004年,公司完成了造紙廢水及白水治理工程技術改造項目,通過了贛州市環境監測站檢測,獲取了贛州市環境保護局發放的排放汙染物許可證。與治理廢水同時進行的20萬畝原材料供應基地“竹漿紙一體化”工程正井然有序地實施,2006年一季度,企業已歸還銀行貸款3557萬元,剩餘貸款2000萬元。華勁紙業有限公司為進一步擴大生產線,與商業銀行將有新的貸款意向,銀企在協作中建立了良好的信用關係,贛州華勁紙業有限公司已成為贛州商業銀行的信譽客戶。

(3)勵治做大做強

一個企業的騰飛,往往能從它們的企業文化中體會靈動的思想,感受震撼的力量。“嚴謹、務實、創新、追求卓越”是華勁公司核心價值觀的體現,“讓企業與思想齊飛”是華勁人的追求。贛州華勁紙業有限公司以誠信為原則,以發展為目標,以創新為動力,以執行為天職。正因為有思想的高度才有發展的空間,才能得到政府的扶持、銀行的支持,才能集天時、地利、人和於股掌之間,化作企業發展的能量。六年來,華勁公司通過自身努力、政府扶持、銀行信貸支持,企業的總量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現有職工1400餘人,管理人員210人,大專以上學曆及技術人員426人。主要財務指標2002年與2005年相比有大幅度的提升,其中生產規模擴大了4倍,2006年生產量將達到年產6萬噸;企業總資產翻了2.6番,由7012萬元擴大到至今的18300萬元;銷售收入增長了186%,由8284萬元增加到23698萬元;利潤提升了5倍,由419萬元上升到2090萬元;納稅達1428萬元,為此,贛州華勁公司榮獲2004-2005年度江西省國家稅務局、江西省地方稅務局“A級納稅信用企業”光榮稱號。如果說改製給了企業一個平台,那麼政策的指引、社會的關愛、企業的拚搏則鋪就了企業走向成功的道路。華勁人認為,今天華勁公司所取得的成功,僅僅是明天發展的起點,他們提出力爭5年內實現年生產能力20萬噸,實現年銷售收入8億元的目標已經起航。毋庸置疑,華勁做大做強的未來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