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1 / 3)

在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中,一方麵,銀行信貸人員在為尋找風險低、效益好的項目犯愁;另一方麵,中小企業長期處於“融資難、貸款難”的困境而等米下鍋,這一矛盾的構成,確有“山重水複疑無路”之狀。如何破解這樣的難題?金融部門開始轉換思維,以往“眼中隻有大企業”的國有商業銀行,更多地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中小民營企業。與此同時,在一些被國有商業銀行忽略的領域中,又總能發現農村信用社的身影。視角的拓寬,使金融機構的經營柳暗花明,不但促進了中小企業的發展,也使金融機構得以重新煥發青春。

3.1 豁然明朗雲開處

炎炎夏日,不少北方的服飾經銷商不避酷暑、不顧舟車勞頓來到星子縣橫塘鎮銀翔羽絨服飾有限公司(簡稱“銀翔服飾”),不為別的,他們帶著大量定金來定購該公司的“銀旭”牌羽絨係列服飾。來到橫塘鎮故裏壟,遠遠地就聽到機器嗡嗡作響的歡歌聲,標準、整潔的車間裏近200名農民工在有條不紊地忙碌著,辦公室裏來自全國各地的客商與企業老板談笑風生,一派繁榮景象。幾年來,“銀翔服飾”在全國10多個省市小有名氣,產品供不應求,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是什麼魔力使一家偏處一隅的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短短幾年裏有如此活力呢?這一切都得從開頭說起。

(1)農貸幫助“銀旭”飛翔

星子縣銀翔羽絨服飾有限公司是一家私營企業,老板姓程,是個普通農民,年輕的時候在附近共青城裏的羽絨服裝加工廠打過工,學會了製做羽絨服的整套技術。由於心眼活,不安分,總想著給人打工不是致富的出路。1998年,他拿著打工積攢的1萬元,獨自回家辦起了一個小作坊式的羽絨加工廠。創業之初,沒有廠名,生產的產品沒有商標,隻有從共青城買來的幾台舊縫紉機,請了幾個親友加工生產羽絨服,產品銷售主要靠在北方擺地攤零星出售。雖然能維持經營,一年下來也能小賺幾個,但程老板還是不能滿足,他一門心思想著如何把企業做大做強,但苦於資金不足,感到前途茫然。

無巧不成書。此時,星子縣農村信用聯社的發展也同樣遇到了問題,曆史包袱重,經營規模小,資金來源渠道窄,效益低下,服務“三農”能力不足,信用聯社的經營似乎走進了一條死胡同。為了生存和發展,農村信用聯社的領導苦苦思索如何在確保資金安全的前提下,增加有效信貸投入,做大信貸總量。就在這時,程老板在縣城的國有商業銀行裏尋求貸款碰了壁,找到了農村信用聯社,開口就申請50萬元貸款。對於一個當時隻有50多人的加工企業,以前又沒有發生過信貸往來,風險是肯定存在的,信用聯社主任和信貸員心裏犯著嘀咕。通過貸前調查,信用社發現這個企業有發展前途,程老板的為人也正派。在當地的信譽較好,於是決定通過抵押的形式貸款10萬元,可程老板卻不幹了,他對信用社的同誌說:“沒有50萬元我就一分錢都不要。”他把自己的打算對信用社的同誌和盤托出,說得信用社的同誌心服口服,但問題是抵押不足怎麼辦?50萬元可不是小數目,萬一出現風險誰來承擔這個責任?程老板試探著對信用聯社的同誌說:“除了我現有的機器、廠房抵押外,不足部分我廠裏50多個工人都願意為我聯名擔保。”“聯名擔保貸款”在當時的信用聯社貸款品種裏是沒有的,信用社沒有先例。在星子縣信用聯社的審貸會上,審貸會成員在詳細分析的基礎上慎重地批準了這筆貸款申請,並按照事前約定辦妥了抵押和聯保手續。大半年過去了,貸款在逐步地回收,當企業償還了全部貸款本息時,信用社的同誌才長出了一口氣。當年,企業就贏利30萬元,並且在這年裏給企業取了個“銀翔羽絨服飾有限公司”的名稱、注冊了“銀旭”牌商標。用程老板的話說,是農村信用聯社助我飛翔。

(2)農貸演繹銀企歡歌

“銀翔服飾”無疑是幸運的,得到了星子縣農村信用聯社的長期支持,並建立了良好的信用關係,經過幾年的發展,“銀翔服飾”已經成長為一個擁有現代化標準廠房,可容納員工200多人,固定資產300萬元,年產值600萬元,年利潤80萬元,產品品種齊全的企業,成為在周邊羽絨行業裏有一定影響力的龍頭企業。每次談到企業的創業史,“銀翔服飾”的老板總會動情地說:“這個成績的取得與星子縣農村信用聯社累計投入500萬元的貸款是密不可分的。”

幸運的不僅僅是“銀翔服飾”的程老板,在星子,像他這樣幸運的還有成百上千的農民企業家。自2001年以來,星子縣農村信用聯社在自身的努力及人民銀行星子縣支行支農再貸款的支持下,信貸投放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長,為“三農”特別是鄉鎮企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撐。目前,星子縣農村已初步形成了羽絨製品、石材製品、休閑山莊和水產養殖等規模經濟,這些都得益於農村信用社的改革、壯大和經營思路的創新和轉變。

鄉鎮企業發展壯大了,首先忘不了的是信用社,它們彼此演繹了一曲銀企歡歌情。2001年以來,信用社的存款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長,在全縣金融機構中增幅最高,為信用社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2004年,在農村信用社的改革過程中,富裕起來了的農民們紛紛入股信用社,把信用社當作自己的銀行,“銀翔服飾”程老板一次性入股10萬元,成了信用社的理事之一。

(3)創新促成發展動力

“銀翔服飾”的支持成功,拓寬了信用社增加有效信貸投入的思路,使其經營豁然開朗。以此為契機,農村信用社主動出擊,尋找新的突破口,幾年來,農村信用社在“支農”服務中,因勢利導,結合實際,因地製宜地改進了信貸操作方式,使農村信用社擺脫了困境。在業務總量不斷擴張的同時,其資產質量、經營效益也逐年提高。截至2005年末,星子縣農村信用社存款餘額達3億元,較2004年增長26%,占全縣金融機構存款餘額的30%;各項貸款餘額達2億元,較2004年增長4000萬元,增長25%,新增貸款占當年全縣貸款新增額的75%,其中貸款餘額的市場占有率達34%,較2004年增長4個百分點;2005年當年盈利789萬元,較2004年增加415萬元,與星子縣的國有商業銀行虧損的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信用社改革三年來,存款的市場占有率以每年3個百分點速度遞增,貸款市場占有率以年均5個百分點的速度遞增,而盈利則是一年上一個台階,在縣域經濟特別是在農村經濟中是信貸投入的絕對主力,是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