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鬆下想了許多名字,都不滿意。正在鬆下為此煩惱之際,從前曾在一起艱苦創業的經田延次郎來訪,他向鬆下建議說:“既然是要統一步調,那就叫‘步一會’嘛,為什麼盡往難處想呢?”經田還解釋說:“這可以有兩層意思:一是大家步調一致、精誠團結、同心同德、上下合作;另一層意思是,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幹事情,杜絕空談,紮實向前。”經摯友經田的點撥和解釋,鬆下豁然開朗,覺得“步一會”這個名稱既簡單明確,又寓義豐富,於是決定采用這個名稱。
1920年3月,鬆下電器製作所的“步一會”正式成立。
1933年,鬆下電器公司製定了“步一會”章程,主要內容如下:“步一會”係1920年3月由鬆下電器製作所的全體從業員工組織成立。該會之設立,旨在會員親愛和睦、互助互濟,以增進福利,促進該會業務發展,並推動鬆下電器製造公司的業務發展。故離開鬆下電器公司即沒有“步一會”的存在,鬆下電器的繁榮亦意味著“步一會”有擴展;同時,“步一會”的進步,亦標示鬆下電器的順利和繁榮。無論“步一會”還是鬆下電器的發展,有賴全體員工的精誠努力、團結合作。“步一會”成立的意義即在於此。尚請會員自重自愛,協力互助,為達成我們共同的目標,堅強勇猛地不斷奮鬥為禱!
“步一會”的成立,確實起到了團結員工、精誠合作的作用,鬆下電器的內部體製得以穩固。
坦率地說,鬆下成立“步一會”的直接動因,可以說是比較單一的,那就是穩定員工隊伍,使大家誠心合作、發展事業。
但是,理想主義的鬆下,總希望把所有事情都辦好,他往往能變壞為好、轉被動為主動。因而,直接動因近乎為防禦而成立的“步一會”,經他的努力,變成一項頗具建設意義的事情。“步一會”把員工和老板、公司團結在一起,一損俱損,一榮共榮,這種思路,正是鬆下的高明之處。
在經濟活動中,勞資對立從資本出現的那一天起就存在,迄今為止,尚未消滅,日本如此,鬆下電器公司亦如此。不過,由於經濟關係上的差異,對立的程度有不同,對立的方式也有不同,甚至還會有短時間的、甚至是某種程度的和睦相處。如何看待和處理這種對立,對企業的發展非常重要。在這方麵,鬆下顯然有他的獨特見解,鬆下處理勞資關係問題的辦法和理想值得我們借鑒。
鬆下認為,對一個企業來說,勞資雙方就如一部車子的兩個車輪。對於企業這部車子來講,這兩個車輪的大小和運動速度必須是同一的,哪一個大了、快了,都不行;同樣,哪一個小了、慢了也不行,必須步調一致,車子才能跑得快、跑得好。因此,鬆下很注意工會的建設,總能經常誠懇地聽取工會方麵的意見。
鬆下的做法與別人不同。在工運風潮湧起的時候,他反其道而行之,一改資方害怕勞工組織的態度,主動設立“步一會”,的確有過人之處。
建立有戰鬥力的團隊
微軟成功的最大秘訣是什麼?韋爾奇認為,答案是:成功的團隊。
微軟公司是一家由聰明人組成、管理良好的公司。蓋茨很自豪能請來這麼一群他所能找到的最聰慧的人才。他在1992年曾說:“微軟和其他公司不同的特色就是智囊的深度,因為所有參加決策的人都會致力於決定的實施。”
定期清除矛盾
一群人在一起工作總會產生衝突和矛盾,如果他們之間沒能較好地解決這些衝突,這個團隊便會四分五裂。盡管如此,隻要提高了自己處理衝突的技巧,團隊成員便會發現衝突還能帶來生產效率。
新聞記者史卓斯與微軟公司接觸三個月後寫道:“當我近距離檢視微軟的運作時,震撼我的不是這家公司的市場占有率,而是該公司擬訂決策時那種密集、務實的深思熟慮。據我觀察,微軟不像昔日的IBM那樣,在牆上掛著訓斥員工‘要思考!’的牌子,但是‘思考’卻徹徹底底地滲入了微軟的血脈。”
蓋茨說:“這些人絕頂聰明,與公司一起成長。他們組成了一個團隊,領導那群具有‘螺旋槳頭腦’的聰明人組成的‘研究院’。要怎麼做,才能當個螺旋槳頭腦?方法之一是研讀唐納德·克努特所著的《程序設計藝術》。這套書有三大冊,而且陸續會出更多冊。如果有人自負到自以為什麼事都懂,克努特會幫助他們了解,這個世界既深奧又複雜。我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讀這本書。這真是對意誌極好的訓練。我研讀了20頁後把它擱在一邊,一個星期後回頭再讀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