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股份的退化之路
早在1993、1994和1995年三年中,由於猴王集團的突出品牌效應,使其融資渠道多且方便。但是由於資金亂用和內部管理混亂,猴王集團不斷向各方借款,而借款又主要被集團公司用來炒股。隨著欠債的“雪球”越滾越大,猴王集團開始不斷地“拆東牆補西牆”。
1997年,猴王集團成為猴王A第一大股東。從這以後,股份公司自然成為猴王集團情急之下的“唐僧肉”。在不到兩年的時間中,猴王集團拖欠股份公司8.9億元,同時,股份公司為其提供的擔保金額達到2.44億元。2000年股份公司中期報告披露,其控股股東猴王集團公司因貨款未付欠股份公司資金4029.51萬元,其中有的欠款逾期已在5年以上。一家券商的負責人介紹說,此時此刻,猴王集團將幾乎所有股份公司的股權,作為債務清償給債權人。在股份公司前10位的大股東中,除大股東宜昌市夷陵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和二股東猴王集團外,全部是猴王集團的債權人。這位負責人說,這是猴王集團長時間以來“拆東牆補西牆”的結果。
2001年1月9日,猴王集團召開職工代表大會決定申請破產。18日集團向法院提出破產申請,到2月27日法院裁定破產的第二天,上市公司公告才姍姍來遲。2001年3月6日因猴王集團公司宣告破產,致使猴王股份公司對猴王集團公司的債權已存在巨大的不確定,導致了股份公司財務狀況異常。猴王股份公司股票自2001年3月7日起實施特別處理,股票簡稱由“猴王A”改為“ST猴王”。
大股東猴王集團的破產給猴王股份帶來了致命的打擊:大股東破產了,上市公司對集團公司形成的數億元債權隻得獨自消受;由於為集團擔保數億元,猴王股份還成了債權人追索的對象;幾年來為了向集團“輸送”資金,猴王股份自身也債台高築。猴王股份的控股股東雖在2000年12月變更為宜昌市夷陵國有資產經營公司,但據保守估計,截止到猴王集團破產時,猴王股份尚有猴王集團所欠5.9億元債務未能收回。
關聯交易拖猴王股份下水
被拖下水,直接的導火索是其與大股東的關聯交易。由於關聯交易可以不按照市場交易的規律進行,它經常被作為轉移資產和逃避稅收的重要手段。而猴王集團和關聯交易的直接後果則是資產被占用、被轉移以致被揮霍。
大股東利用關聯交易侵占資產花樣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1.經濟往來欠款型
由於我國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從國有大型企業改製而來,而且又由於受額度控製,隻能將企業中部分資產拿出來上市,所以上市公司與原有公司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因此也就出現大量的關聯交易。而正是在這些關聯交易中,大股東看到了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的門道,於是在大量關聯交易後長期拖欠應付賬款,直至成為上市公司的壞賬。這種形式的占用在上市公司中是比較常見的。據粗略統計,在有資產被侵占的上市公司中,2/3以上的公司都存在這種情況。
2.無償占用型
這種情況下,大股東都是以無償的方式占用上市公司的資金,其特點通常是故意長時間地占用上市公司的資金。比如PT東海,該公司2000年年報披露,其原第一大股東海南大東海集團公司占用PT東海資金達到2.4億多元且已超過3年,由於對方不認可欠款金額,PT東海隻好全額計提壞賬準備。
3.將質次的資產高價賣給上市公司
這種情況在配股、資產置換時出現較多。在前一時期,大股東中盛行以實物資產認購配股,而且通常宣稱是將優質資產置入上市公司。但這些所謂優質資產中有許多後來被證明並不那麼“優”。如PT農商社,該公司的大股東農工商集團1997年將價值8919.7萬元的“優質資產”上海前衛柑橘公司注入股份公司。但此後柑橘公司連年虧損,最終PT農商社不得不於2000年以4298.39萬元的價格退還農工商集團,虧損超過50%。
4.讓上市公司為大股東借款提供擔保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大股東到期不能還款,上市公司隻好代為償還,至於以後能否從大股東處追回這些貸款,隻有天知道了。這種情況比比皆是,而且後果十分嚴重。比如,ST幸福、ST猴王、PT農商社、PT中浩等都存在這種情況。如猴王在其2000年中期報告中披露,該公司為其母公司及其子公司提供擔保總額達到19724萬元。
5.從上市公司借款
上市公司由於擁有籌資渠道,資金大都比較寬裕,特別是在剛籌資之後。在300多家上市公司中,相當多的公司存在借錢給關聯企業的情況。比如,北京中燕2000年年報披露,共有約8600萬元資金借給了關聯企業。其中第一大股東北京國際經濟合作公司借款239.2萬元;實際控股股東北京中燕實業集團公司借款2035萬元:實際控股股東之子公司北京市平穀燕山羽絨製品廠借款1347.18萬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