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財務的漏洞(5)(3 / 3)

經畢馬威(KPMG)會計師事務所進一步的調查確認,沙利文的做賬手法確實有問題——違反了會計準則中關於經營租借成本不能延遲入賬的明文規定。沙利文沒有拿出足夠的證據證明其做賬方法的合理性。於是38億美元的差異被公之於眾。

38億從哪裏來

人們會問,這一切究竟是如何發生的?世界通信公司是怎樣把常規費用記為“資本支出”而虛增利潤的?

實際上,對於什麼費用可以計入資本科目,什麼必須計入常規費用科目,美國一般公認會計準則的有關規則是說得非常清楚的。曾在美國證監會任職的資深法庭會計師卡爾·康韋(Cars Conway)表示:“如果一筆費用將產生長期資產,它就可以進行折舊並在今後幾年中進行分攤,但除非這筆資產將在未來幾年內產生價值,否則為其支付的費用就不能計入資本科目。”

在通常的會計事務中,公司如何對支出進行分類取決於這些支出的性質。如果一項支出是用於擴容或者取代現有設備,從而相應地增加現有設備的使用壽命,則將該項支出作為資本支出計為一項資產,並對此項資產的使用壽命進行折舊;而如果一項支出是為了維護現有設備,那它應該被計為支出發生時的費用。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隨著時間的流逝,資本支出可以被分期攤銷,而業務費用必須立即處理。

然而,要區別這兩者之間的差異並不總是那麼輕而易舉的,尤其是對於電信公司而言。假設一場龍卷風來襲,造成許多地方的電話線路被切斷、信號站倒塌、變壓器被損壞等等,工作人員前往事故地點維修這些設備。一些設備被修複了,這些支出應該被計為公司的常規成本:其他一些設備則被新的設備所替換,這樣便增加了這些資產的使用壽命,這些支出就應被計為一項資產;而如果新設備同時還增加了係統的運營容量,這些支出也應該被計為資本(被計為一項資產)。這就是說,要區分哪些應該被計為資本支出(對係統的改善),而哪些應該被計為常規費用(處理業務的成本),有時候是很複雜的。在有些情況下,人們可能無法完全分清一些支出究竟屬於哪類,因此會發生一些錯誤。世界通信公司顯然想利用這一行業特點來鑽空子。

由於美國的職業經理階層的薪酬收入有相當一部分是由股權或者期權組成的,因此股票價格的下跌會直接影響到他們自身的利益。另外一個方麵,職業經理人也要考慮到他的位置和麵子的問題。在經濟狀況不好、股票市場不景氣的時候,為了向股民有個交代,也為了能夠使公司的股價保持一個他們認為合理的水平,所以他們有個強烈的動機,就是維持公司的股價。那麼如何維持公司的股價呢?在公司實際的利潤不足的時候,就隻能依靠造假來彌補了。其實,人們都知道,財務管理並不是萬金油,更不是解決企業一切經營問題的法寶。瞞得了一時,瞞不了一世,最終的惡果隻有自己獨吞。

在企業的組織管理中,管理者需特別注意的地方是:公司治理結構是否合理、監事會董事會是否真正地履行了職責以及企業的增長是否無節製。組織管理搭建了企業的運營骨架,因此,組織管理中的地雷一旦爆炸,企業必將“傷筋動骨”!

善意提醒:任何虛假都會被事實所揭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