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長與緩而圖之(1 / 1)

古時宋國有個人,嫌禾苗長得太慢,就一株株往上拔起一點,回家還誇口說:“今天我幫助苗長了。”他兒子聽說後,跑到地裏一看,苗全枯萎了。想叫禾苗快點長起來,結果違反了事物發展規律,急於求成,反倒把事情弄壞了。“拔苗助長”之舉,是千萬不可取的。那麼,要建成社會主義也同樣不能“拔苗助長”,急於求成,欲速則不達矣。

我國古代大改革家王安石在推行均輸、青苗、免役、保甲等項新法時,就曾經再三強調過:“緩而圖之,則為大利;急而成之,則為大害。”這話說得是很深刻的,耐人尋味;人們都還記憶猶新:在那“*”的日子裏,什麼都越大越好,企圖一步登上共產主義的“天堂”,結果造成了“瓜菜代”的困難局麵;在那“窮過渡”的鑼鼓聲中,農村殺豬、宰羊、伐樹,使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在那“割資本主義尾巴”的刀斧下,商品生產滯塞,死水一潭……這種“急而成之,則為大害”的曆史教訓,是非常沉痛的、極其深刻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緩而圖之”,在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指引下,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到政治、從科學技術到教育文化,改革開放的大潮一浪接一浪洶湧澎湃於我國整個社會生活,一切都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氣象萬千,“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但有人卻不顧現狀,總覺得發展太慢,指責這也不如美國的好,那也不勝日本的強,甚至還有的人不僅要學宋人“拔苗助長”的蠢行,竟公然叫嚷要“全盤西化”,一覺醒來就趕上發達國家,更有甚者連社會主義的“苗”,也要連根拔掉哩。誰想要超越社會曆史發展的客觀規律,非碰壁走回頭路不可。黨的十三大根據我國的國情,總結了曆史正反兩方麵的經驗教訓,十分明確地提出了“初級階段”的英明論斷,像一服清涼劑一樣,使人們一下子從迷惘中清醒過來,認清了方向、道路,有了主心骨。隻有這樣“緩而圖之”,才能丟掉空想,踩著石頭過河,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逐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那種違反事物發展客觀規律的“拔苗助長”、急於求成的想法,顯然是不切合實際的,是不科學的。相反,有些人借口“緩而圖之”,固執一端,在改革開放的大潮麵前,該想的不敢想,該幹的不敢幹,畏首畏尾,因循守舊,無所作為。這樣,也是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