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嬰使楚(1 / 1)

我國春秋時候,諸侯都畏懼楚國的強大,紛紛向楚國講和、進貢。一次,齊國為了和楚國結為友好,便派上大夫晏嬰出使楚國。晏嬰身高不過五尺,貌不驚人。但他學富五車,聰敏超人,在諸侯國中盛名遠揚,無人不敬佩他。

楚靈王聽說晏嬰來訪,急忙召集群臣商議道:“寡人想羞辱晏嬰一番,以長楚國的威風,眾卿有何妙計?”群臣聽了,麵麵相覷,都顯出無可奈何的樣子。沉默了片刻,才見太宰躬腰走到靈王身旁,低聲說:“晏嬰滿腹才學,極能善言應對,僅隻一件事還不能羞辱於他,必須如此這般……”靈王十分高興,連連點頭道:“妙!就照你說的一切,快去辦理,隻要成功了,寡人必有重賞!”太宰自以為得計,就連夜督促士卒在郢城東門的旁邊挖了一個剛高五尺的小洞,並吩咐守門的衛兵:“齊國的使臣來到了,把城門關閉,叫他從小洞進城,不得有誤。”

這天,天氣清爽,涼風徐拂,山光水色,處處宜人。晏嬰輕車羸馬,風塵仆仆,來到郢城東門外。他見城門緊閉,便從車上下來,叫人上前問話。衛兵擺出一副傲慢的樣子,不屑一顧,指著小洞說:“你們大夫需從這個小洞進城!”晏嬰聽了,輕蔑地一笑,說道:“這是狗洞,不是人出入的地方。訪問狗國,才從狗洞入;訪問人國,須從人門進,難道你們還不曉得嗎?”衛兵很快把晏嬰的話稟告了靈王,靈王懊喪地說:“寡人本想戲弄他,反被他戲弄了。”於是令衛兵開了城門,迎晏嬰進了城。

晏嬰正在觀賞市容,讚歎江南福地,忽然看見兩輛車騎,從大街上奔馳過來。車上個個都是彪形大漢,盔甲鮮明,手持大弓長戟,好似天神一般,來迎接晏嬰——想以高大威武嘲笑晏嬰的猥瑣矮小,晏嬰馬上會意他們的伎倆,正色厲辭:“今日為友好而來,並非是來交戰的,何必用武士!”他大聲喝令他們閃開,自己泰然驅車直入。

朝門外,早有十多個官員在迎候晏嬰。他們峨冠博帶,濟濟彬彬,站列兩行,神氣十足。晏嬰不卑不亢,緩步上前,一一相見。這時,官員中有一後生,指著晏嬰譏諷地說:“昔日成湯身長九尺,而作賢王;子桑力敵萬夫,而為名將。古來明君達士,都是由於相貌魁偉,雄勇冠世,才能立功當時,名垂後代。而你身高不滿五尺,又無縛雞之力,自恃能言巧辯,圖一時的虛名,你不覺得可恥嗎?”晏嬰哈哈一笑,嚴肅地反駁道:“秤錘雖小,能壓千斤;舟槳長空,終究是水役,由人擺布。僑如身長而被魯所殺,南宮萬力大而被宋所殺,你身長力大,又能怎麼樣呢?”官員們張口結舌,臉紅耳赤,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不多時,靈王升殿,見晏嬰進來,大聲問道:“齊國沒人嗎?”晏嬰不慌不忙答道:“齊國中嗬氣成雲,揮汗如雨,行者摩肩,立者並跡,怎見得沒人?”靈王又問:“那為什麼卻使小人來訪,不是有失國體嗎?”晏嬰說“我國有規定:大人則使大國,小人則使小國,臣小人,又最不肖,故以使楚。”靈王麵呈愧色,但心中暗暗稱奇。這時,適逢有人送來合歡橘,靈王先給了晏嬰一個,晏嬰接過來就帶皮吃。靈王鼓掌大笑,說:“齊人沒吃過橘子嗎,為何不剝皮?”晏嬰答道:“臣聞‘受君賜者,瓜桃不削,橘柑不剖’。今蒙大王賜橘,猶如我君,大王沒有叫我剖,哪敢不全部吃了呢。”靈王不禁肅然起敬,忙讓座賜酒。正在寒暄的時候,有三四個武士綁著一個犯人從殿前匆匆走過。靈王忙問:“犯人是何地人?”武士回答:“齊國人。”靈王又問:“所犯何罪?”武士說:“坐盜。”靈王福至心田,得意洋洋,對晏嬰說:“齊人一貫為盜嗎?”晏嬰不動聲色,毅然說道:“臣聞‘江南有橘,移至江北,則化為枳’,原因是水土不同的結果。齊人生在齊國,人人安分守己,溫良恭儉,從不曾為盜;到了楚國為盜,是楚國的風化使然,這與齊國有什麼關係?”靈王對晏嬰的聰敏才智,博識廣見,不得不心悅誠服,抱歉地說:“大夫真乃賢士也,寡人實在不及。”於是,靈王親自贈以厚禮,高高興興地送晏嬰回國,從此再不敢輕視齊國了。

(根據《東周列國誌》編寫)